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佛山木版年畫簡介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和合二仙(馮柄棠作)

【概述】

佛山木版年畫是我國華南地區著名的民間年畫,是嶺南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它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淮坊的年畫齊名,是中國四大木版年畫生產基地之一,影響遠及東南亞及世界各國華人聚居地。如今佛山市政府和禪城區已把木版年畫列入首批重點項目。

佛山木版年畫興起於明代永樂年間,至今有700多年的歷史,以清代乾隆、嘉靖年間至抗日戰爭前為鼎盛時期。包括門畫(俗稱門神)、神像畫、燈畫、榜邊畫以及民國初專銷越南、柬埔寨等國俗稱“安南畫”的木版畫等,以門神年畫為最大宗。分為原畫、木印、工印工筆三種。佛山木版年畫借鑑和吸取了佛山民間剪紙、染色紙、銅鑿寫襯、木版花紙、神衣、門盞花錢等地方民間藝術製作技巧,在色彩上大面積使用紅丹、綠、黃、黑等大色塊套印,使畫面富麗堂皇,熠熠生輝。熱烈而豔麗的佛山木版年畫不僅寓意吉祥,更由於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夏日日照時間長,氣候炎熱,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使用佛山本地生產有“萬年紅”美稱的大紅、丹紅作門畫襯底,使門畫的色彩鮮豔華麗,增添喜慶吉祥的氣氛。同時,在人物盔甲、袍帶上繪畫金銀圖案紋樣,使畫面更加豐富,更突出了佛山木版門畫獨有的藝術特色。

佛山木版年畫形象精細,線條粗獷簡練,剛勁有力,構圖飽滿,富於裝飾性,這又是明顯區別於其它各地年畫的特點。其精細顯其入微,飽滿寓其祥瑞,粗獷示其力量,剛勁露其個性,極具濃郁的地方特色。《辭海·藝術分冊》有“佛山木版年畫”的詞條,詞條稱:“中國華南地區著名的民間木版年畫。因在廣東省佛山鎮生產而得名。始於明永樂年間,以清乾隆、嘉慶到抗日戰爭前為盛,銷行及於南洋各地。有原畫、木印及木印工筆三種,大多是門畫。線條剛勁、粗放、簡練,用色多大紅、桔紅、黃、綠等,有地方特色”。清末《佛山忠義鄉志》記載有專門生產門畫、年畫、神像的“門神行”。可見它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藝術珍品之一。

佛山木版年畫的題材,過去大多是“神荼鬱壘”、“秦叔保”、“尉遲恭”、“福祿壽全”、“金錢童子”、“和合二仙”、“天姬送子”、“關公”、“包公”以及其它神像、歷史人物、戲曲故事等。題材十分廣泛,表現人民羣眾的美好願望和理想。建國後,五、六十年代,佛山木版年畫創作了一大批現代題材的新年畫,如“三面紅旗”、“婦女半邊天”等。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2張

門畫-梅花童子(右)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3張

門畫-梅花童子(左)

【溯源】  早在漢代,中國就有貼年畫的習俗,人們把傳説中的門神貼在門上,以示驅邪避災,這是年畫的前身。佛山年畫始於宋、元年間,有近700年的歷史,起先是在門板上手繪刻畫,後來另置木板繪刻,大量複印,製成木版年畫行銷於市,供人張貼。  【特色】  佛山木版年畫吸收了佛山剪紙、銅鑿金花、金漆木雕等傳統工藝的精髓,以紅、綠、黃、黑四色木版套印。用工筆繪彩、勾金粉等技法表現,使畫面更顯富麗堂皇、熠熠生輝。其形象精細、飽滿,線條粗獷、有力,紅彤彤的色彩豔麗、寓意吉祥,因而,佛山木版年畫又有“萬年紅”的美譽。

【風格】

佛山年畫有手繪、木板套印、木印填色三種,以線條粗獷、色彩絢麗、造型簡練、構圖飽滿、裝飾性強為特色。人物衣飾上的花紋用線條流暢的寫金描銀渲染,俗稱"寫花",極富民間畫的韻味,為其他地區民間年畫所罕見,成為佛山年畫的顯著特徵;在表現手法上,善於結合當地風俗民情,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佛山年畫在線條處理、造型格調、設色技巧、題材選擇上都具有廣府文化的細膩藝術特徵。

【題材】

佛山年畫與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四川綿竹、山東濰坊各地的民間年畫有着一樣的共性:在題材上,主要有吉祥圖案、辟邪迎祥、民俗民風、戲曲故事、歷史演義故事等。佛山木版門畫內容豐富,根據不同省份和地區、地域特點、習俗和喜好而印製題材和顏色各別的門畫。民眾則按大門、房門等不同地方而張貼不同類型題材的門畫,抒發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以題材劃分,則有門畫、神像畫和歲時風俗畫三種類型,其主要功用為祭祀、祈福和裝飾環境,體現了人們驅邪納福的願望。佛山木版年畫的題材過去多是"神荼鬱壘"、"秦叔保"、"尉遲恭"、"福祿壽全"、"金錢童子"、"和合二仙"、"天姬送子"、"關公"、"包公"及其他神像、歷史人物、戲曲故事等,內容廣泛,產銷盛極一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佛山木版年畫曾隨時代變化,創作了一大批現代題材的新年畫,如"三面紅旗"、"婦女半邊天"等,也很受當時人們的歡迎。

在功能上,主要用於新年或歲時節令裝點環境、渲染氣氛、寄託人們辭舊迎新、接福納祥願望的必備用品。佛山年畫受嶺南傳統文化影響,並迎合佛山人的審美情趣和生活習慣,以民間信仰神像畫、歲時節令應景畫、禮俗畫居多,為百姓喜聞樂見。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4張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傳承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5張

門畫-天仙送子(馮柄棠作)

馮氏世家是廣東佛山僅存的木版年畫代表。一百多年來,馮氏世家從祖父馮均開創“馮均記”的字號,獲得“門神均”的美譽,成為民國時期佛山木版年畫的代表。在馮均的年代,佛山做年畫的人很多,現在的普君南路當時叫細巷,窄窄的街道上集中着許多年畫作坊。木版年畫的歷史在“文革”中被打斷,馮均一夜之間忍痛劈碎了兩百多塊雕版,自此之後,佛山木版年畫式微。時至今日,從業者老的已然作古,年輕的紛紛改行。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6張

門畫-秦瓊尉遲恭(馮柄棠作)

到如今“門神均”的後人-馮炳棠、馮錦強父子,仍然在堅持木版年畫的製作。“馮均記”已經成為迄今仍用手工繪製佛山木版年畫的代表,也是目前廣東省唯一一家正宗流派的木版年畫。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7張

鵲橋會(馮柄棠作)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廣東省佛山市的馮炳棠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8張

神像-寶公生佛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民俗意藴

年畫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品,其本身就是民俗事項的產物。它的形成發展與諸多民俗活動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受民俗文化的影響,佛山年畫在題材方面或取材於民間傳説,或取材於神靈崇拜,或取材於演義故事,或取材現實生活,無不與民俗文化息息相關,反映出獨特的民俗內涵和審美意識,形象地展示了嶺南人的風尚習俗和人文精神。

(一)廣府民俗活動的有形展現

出秋色、北帝出遊、上元燈宴、提燈會、燒花炮、擺神供、賽龍舟、舞十番、舞龍獅、八音鑼鼓、生菜

會、行業師傅誕、鄉飲酒禮……,佛山數百年綿延不絕,多姿多彩的民俗事項豐富了佛山年畫題材,是名副其實的民俗風情與民間藝術的結合體。民俗活動藉助年畫的傳播,不但贏得民間百姓喜愛,還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我們從一些年畫上都不難看到這些“縮影”,儘管只是一個“縮影”,一道“折光”,人們仍可感受昔日醇厚的民風,獨具特色的民俗。

風箏古稱“紙鷂”,是我國起源較早的民間遊藝用品,放風箏是民間較為常見的遊藝活動。清末民初,佛山在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有放紙鷂的習俗,富有特色。“放紙鷂”今天只是一種文體活動,其實它來源於民間避疫去災的民俗事項,人們認為放紙鷂可把災難和病痛放飛,因此深為人民羣眾喜愛,古代佛山還有專門的民間組織“放鷂會”。《放紙鷂》這幅年畫繪製了一羣天真活潑的孩童在春和景明之日放紙鷂玩耍戲樂的情景,各種形狀、色彩、大小不一的紙鷂比高競翔、爭奇鬥巧,蔚為壯觀,妙似寫生而來,將昔日民間放紙鷂遊藝活動的圖像定格在年畫作品上。

佛山是著名的武術之鄉,明清時期武館林立,習武者眾,民間尚武之風悠久,不少年畫藝人同時也是武術愛好者,他們創作以武術為題材的年畫並不鮮見,是佛山本土民間藝術的一大特色。年畫《比武》描繪了一對稚氣的男童以棍戟交戰,雙方認真比試,難分勝負,這幅年畫反映了當時盛行的習武風氣。可惜今天不少棍戟套路已經失傳。反映武術演示的年畫大都在文革期間被燒燬,據目前所知,有關題材的年畫僅佛山市博物館保存一件,是反映歷史上佛山武術文化珍貴的形象資料。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9張

天財地寶  (二)廣府民俗觀念的形象體現

傳統民間年畫最能反映中國人的內心感情,最能表現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心理。對此,佛山年畫也有充分的體現,它是民俗觀念的形象反映。

1、神靈信仰。粵人自古俗鬼。 《魏書·僚書》謂嶺南之僚民“其俗畏鬼神,尤尚淫祀”。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也有“粵人尚鬼”而“佛山尤甚”的説法。根深蒂固的泛神靈信仰令神像畫需求量非常大,每年銷售多達十數萬張,在佛山年畫中佔有很大比重。神像畫多取自釋道諸神及民間行業神:有水神北帝、天后、龍母、洪聖;財神有玄壇、財帛星君;辟邪鎮宅有鍾馗、關公、包公、主帥、紫薇、齊天大聖;納福迎祥有太上老君、觀音、賓公佛、釋迦牟尼、八仙、和合二仙等;行業神有蠶姑、關公等。幾乎包括中國民間的所有佛道神仙,是佛山年畫的一大特色。隨着歷史的演變,神像畫由原初驅邪禳災的護佑功能逐漸發展為兼有納福迎祥、招財進寶等多種功能的保護神,很大程度上,融合了廣大民眾對未來生活的意原和祈望,也反映了古代嶺南民間神靈信仰習俗和廣府文化的兼容性。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10張

天仙送子-狀元及第

2、看重子嗣。看重子嗣是中國家族觀念的產物。“榴開百子”、“蓮生貴子”、“紅梅多子”、“瓜瓞連綿”等吉祥圖案象徵人丁興旺、子孫繁衍的形象,是民間藝術永恆的主題,也是佛山年畫的主要裝飾紋樣,它直接反映了人們對生命的崇拜。保護兒童無病無災、健康成長的(護生圖》、 《孫悟空坐鎮》 、 《鎮宅神虎》等年畫廣受民間歡迎。這類年畫表現了人們對子孫昌盛、家族興旺的理想追求,這種以血緣系統為核心的文化心理,不僅影響到人們的文化生活習俗,同時也反映到民間年畫的創作觀念上來。

3、祈祥納福。民間年畫有“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説,藉助民間藝術品寄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希冀,是中華民族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處於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奴役和剝削下,老百姓常年累月困守於封閉的文化圈內,過着苦;難貧困的生活,即使他們的生活異常艱難,甚至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他們總是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在佛山年畫中如《鳳凰牡丹》、《龍鳳呈樣》、《福祿壽全》、《五穀豐登》等大量藴涵吉祥如意、辟邪納福題材的年畫,伴隨着人們的衣食住行,裝點着人們的生活環境,它代代相傳,歷久不衰,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也是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潛動力。

4、道德教化。中國是禮儀之邦,中華民族是崇尚倫理道德的民族。佛山年畫的題材不少含有教育人們為善戒惡、尊老愛幼、忠義節孝、家庭和睦等傳統道德的觀念。如《和合童子》、《和氣生財》圖中描繪的“和合二聖”是民間傳説之愛神,是情深義重的象徵,此類年畫就有“和諧好合”、“家庭和睦”的豐富含義,藴含着中國倫理道德的基本思想。這些題材在今天建設和諧社會中仍有積極的意義。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11張
紫薇正照

《天賜黃金》年畫則描繪了財神向人間賜予財寶,畫面書有一行字“天財地寶終歸善”,體現了中國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傳統致富觀念。民間年畫遙接古代繪畫“明勸誡,著升沉”這一優良傳統宗旨,年畫的宣傳教化對遵守社會公德、強化道德修養、善化社會風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確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12張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欣賞:門畫-財神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13張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欣賞:持刀門神(右)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14張

廣東佛山年畫欣賞:持刀門神(左)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15張

佛山木版年畫欣賞:神像-紫薇正照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16張

勝意蠶姑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17張

持刀門神

佛山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佛山木版年畫因在廣東佛山生產而得名,是中國嶺南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淳樸鮮明的藝術風格,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家家户户年節必備之物,在東南亞及世界各國華人聚居地都有一定的影響,是華南地區年畫產地的代表。

佛山民間木版年畫,包括門畫(俗稱門神)、年畫與神像畫,統稱為年畫。明清兩代,木版年畫進入巔峯時期,並逐步形成了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廣東佛山"四大木版年畫"。

早在漢代,中國就有貼門畫的習俗,人們把傳説中的門神貼在門上,以示驅邪避災,這是年畫的前身。兩宋時稱作"紙畫",其題材也擴大到表現美好生活、吉祥歡樂及歷史人物題材。明代叫"畫貼",清代道光年間始稱為"年畫"。民間年畫隨着歷史的發展幾經演變,各地年畫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廣東佛山年畫始於宋、元年間,有近700年的歷史,曾與天津的楊柳青、山東濰坊的楊家埠、蘇州的桃花塢並稱"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佛山在宋代就已經被列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經濟文化發達,造紙業、染紙業也有很大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 在宋元時期,廣州、佛山一帶已流行刻繪門神的習俗。這類門神早期直接在門板上手繪刻畫,後來另置木板繪刻,大量複印,製成木版年畫行銷於市,供人張貼。

佛山木版年畫的生產興盛於清代乾嘉年間,從清乾隆到抗日戰爭前期為佛山年畫生產的鼎盛時期,店鋪作坊多達200多家,從業者數千人,鼎盛時單門神就日產1萬多對,"家家點染,户户丹青"的火紅場面是當時佛山年畫手工業繁盛的寫照,成為佛山重要手工行業。20世紀30年代後漸次蕭條。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簡介、佛山木版年畫欣賞 第18張

佛山門畫生產過去年產100多萬時,城鄉都喜用。1966年後,佛山年畫被斥為"封建迷信品"停止生產。1975年後恢復生產,主要供出口。而今,城市居民貼門畫之俗漸少,而市郊及各縣農村仍存貼門畫俗。

佛山木版年畫為當地活動中的一種特殊的形式,反映着佛山本地文化的歷史根源以及佛山傳統民間繪畫和印刷工藝的一些基本情況。其他各地年畫相比,佛山木版年畫吸收了佛山剪紙、銅鑿金花、金漆木雕等傳統工藝的精髓,以紅、綠、黃、黑四色木版套印。用工筆繪彩、勾金粉等技法表現,使畫面更顯富麗堂皇、熠熠生輝。其形象精細、飽滿,線條粗獷、有力,紅彤彤的色彩熱烈豔麗、寓意吉祥,因而,佛山木版年畫又有"萬年紅"的美譽。佛山年畫使用紅丹、金銀色加強畫面的裝飾效果,紅色表示喜慶和吉利,而紅丹又是佛山著名的地方特產。年畫以紅、桔紅、黃、綠等色來套印,在人物盔甲、袍帶上飾繪金銀圖案紋樣,使神象畫更顯金碧輝煌。佛山年畫線條粗獷,簡練有力,構圖飽滿,富於裝飾,形成獨特的地方風格。

佛山年畫有手繪、木板套印、木印填色三種,以線條粗獷、色彩絢麗、造型簡練、構圖飽滿、裝飾性強為特色。人物衣飾上的花紋用線條流暢的寫金描銀渲染,俗稱"寫花",極富民間畫的韻味,為其他地區民間年畫所罕見,成為佛山年畫的顯著特徵;在表現手法上,善於結合當地風俗民情,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佛山年畫在線條處理、造型格調、設色技巧、題材選擇上都具有廣府文化的細膩藝術特徵。

佛山年畫與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四川綿竹、山東濰坊各地的民間年畫有着一樣的共性:在題材上,主要有吉祥圖案、辟邪迎祥、民俗民風、戲曲故事、歷史演義故事等。佛山木版門畫內容豐富,根據不同省份和地區、地域特點、習俗和喜好而印製題材和顏色各別的門畫。民眾則按大門、房門等不同地方而張貼不同類型題材的門畫,抒發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以題材劃分,則有門畫、神像畫和歲時風俗畫三種類型,其主要功用為祭祀、祈福和裝飾環境,體現了人們驅邪納福的願望。佛山木版年畫的題材過去多是"神荼鬱壘"、"秦叔保"、"尉遲恭"、"福祿壽全"、"金錢童子"、"和合二仙"、"天姬送子"、"關公"、"包公"及其他神像、歷史人物、戲曲故事等,內容廣泛,產銷盛極一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佛山木版年畫曾隨時代變化,創作了一大批現代題材的新年畫,如"三面紅旗"、"婦女半邊天"等,也很受當時人們的歡迎。

在功能上,主要用於新年或歲時節令裝點環境、渲染氣氛、寄託人們辭舊迎新、接福納祥願望的必備用品。佛山年畫受嶺南傳統文化影響,並迎合佛山人的審美情趣和生活習慣,以民間信仰神像畫、歲時節令應景畫、禮俗畫居多,為百姓喜聞樂見。

馮氏世家是廣東佛山僅存的木版年畫代表。一百多年來,馮氏世家從祖父馮均開創"馮均記"的字號,獲得"門神均"的美譽,成為民國時期佛山木版年畫的代表。在馮均的年代,佛山做年畫的人很多,現在的普君南路當時叫細巷,窄窄的街道上集中着許多年畫作坊。木版年畫的歷史在"文革"中被打斷,馮均一夜之間忍痛劈碎了兩百多塊雕版,自此之後,佛山木版年畫式微。時至今日,從業者老的已然作古,年輕的紛紛改行。

到如今"門神均"的後人-馮炳棠、馮錦強父子,仍然在堅持木版年畫的製作。"馮均記"已經成為迄今仍用手工繪製佛山木版年畫的代表,也是目前廣東省唯一一家正宗流派的木版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