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表演藝術分類及各地民間表演技藝彙總

民間表演藝術分類及各地民間表演技藝彙總


民間表演藝術概況
民間藝術中大量的內容都是通過人的舞動、戲耍、操作、歌唱等形式來完成的,與這種表現方式有關的藝術門類都可稱為表演類藝術。其特點是:以部分民間藝術品、器械、工具等為道具或裝飾手段,突出展現人的歌舞、演奏和絕技等天賦和表演技能。如皮影戲是通過鐵枝將皮影連接後,根據劇情需要,利用燈光的投射效果,舞動皮影,將影人的動態映射到銀幕上,形成了一出出劇情完整、有唱、有耍、有演奏的皮影戲。其他還有木偶戲、雜技、歌舞、民歌演唱、民間社火、各地小戲、秧歌、鑼鼓、旱船、競技等體育項目等,都屬於表演類藝術。

民間表演技藝彙總


(一)民間戲曲

戲曲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藝術,它的歷史源遠流長,經歷了孕育、形成、發展和興盛等各個時期。 早 在中國遠古時代,戲曲的種子已經在歌舞中孕育了,進入階級社會後,這種歌舞藝術的傳統依然存留在廣大的農村中,並不斷的革新發展以適應人民精神生活的需 要。至漢代,民間出現了帶有故事性的歌舞表演,如百戲中的《東海黃公》等。隋唐時期,帶有喜劇性質的歌舞戲、參軍戲相繼問世,它們業已具備戲曲的雛型。在 宋代,隨着經濟的發展,城市中出現了新興的市民階層,反映他們生活和觀點的宋金雜劇院本應運而生,為其後元雜劇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宋 代是一個文學藝術豐富多彩的朝代,在民間歌舞、民間説唱、雜劇藝術的共同培育下,南戲脱胎而出,它的誕生標誌着中國戲曲的正式形成。明代中期以後,南戲進 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傳奇時代。明清時期的傳奇演出佳作如林,風靡城鄉。到了清代中葉,傳奇演出日漸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各地新生的地方戲及民間小,諸腔競 奏,生機蓬勃。其後徽班進,稱雄劇壇,並在其基礎上發展出被譽為國劇的劇種──京劇。 戲曲藝術貴在求新求變,在它的歷史長河中,有的劇種消亡,有的劇種新生,興衰交替,生生不息,戲曲的生命就延續在這此起彼伏之中。

民間表演藝術分類及各地民間表演技藝彙總 第2張

各地民間戲曲彙總:

新昌調腔(新昌縣)、松陽高腔(松陽縣)、西安高腔(衢州市金華市)、寧海平調(寧海縣)、永嘉崑劇(永嘉縣)、浦江亂彈(金華市)、海寧皮影戲(海寧市)、台州亂彈(台州市)、淳安三腳戲(淳安縣)、杭劇(杭州市)


(二)民間曲藝

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説唱藝術”的統稱,它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據不完全統計,至今活在中國民間的各族民間曲藝曲種約有400個左右。

民間表演藝術分類及各地民間表演技藝彙總 第3張

各地區民間曲藝彙總:

四明南詞(寧波市)、寧波走書(寧波市)、杭州小熱昏(杭州市)、温州鼓詞(瑞安市)、紹興蓮花落(紹興縣)、紹興平湖調(紹興市)、金華道情(金華市)、平湖鈸子書(平湖市)、蘭溪攤簧(蘭溪市)、臨海詞調(臨海市)


(三)民間舞蹈

民間舞蹈是流傳於民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民族風格的舞蹈形式。它有別於宮廷舞蹈、專業舞蹈和宗教舞蹈,而具有原生態性狀,是原創性的民間藝術,是其他舞蹈創作的基礎和營養來源,具有民俗性、羣眾性、傳承性的特點,是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樣式。

民間舞蹈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反映民眾的生活和感情。民間舞蹈具有比單純的舞蹈形式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樣化 的功能。它與民間的吉祥慶典、紅白喜事和風俗儀式緊密結合,是民眾表達情感的最原始和基礎的形式。是人類的第二語言,「言之不足,舞之蹈之」,説的就是這 個意思。

民間表演藝術分類及各地民間表演技藝彙總 第4張

由於「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所以,民間舞蹈又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多樣性面貌。中國民族眾 多,地域遼闊,民間舞蹈也極為豐富,有儀式化的湖北的跳喪舞;也有從打鬼儀式演化而來的儺舞;羣眾性的被譽為「東方芭蕾」的安徽「花鼓燈」 舞、民間年節行進表演中的龍舞、獅舞、秧歌、鼓舞、踩高蹺、跑旱船、打花棍等等都是常見的民間舞蹈形式。還有與民間戲劇結合的各種民間歌舞戲、歌舞套曲, 如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新疆維吾爾十二木卡姆歌舞套曲,就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歌舞。 民間舞蹈是動態的、以言傳身教、口傳心授為傳承特點的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又隨着時代的變遷而變化,是活態的文化遺產,也是我們要大力搶救和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

各地民間舞蹈彙總:

奉化布龍(奉化市)、長興百葉龍(長興縣)、青田魚燈(青田縣)、十八蝴蝶(永康市)、海鹽滾燈(海鹽縣)、淳安竹馬(淳安縣)、浦江板凳龍(浦江縣)、浦江迎會(浦江縣)、跳蚤會(定海區)


(四)民間音樂

民間音樂指與專業音樂創作方式、創作手法、創作風格、創作特徵不同的, 並形成於民間、流傳於民間的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戲曲與説唱音樂等各種音樂體裁。

各地民間音樂彙總:

江南絲竹(杭州市)、畲族民歌(景寧縣)、嘉善田歌(嘉善縣)、舟山漁民號子(舟山市)、舟山鑼鼓(舟山市)、嵊州吹打(嵊州市)、奉化吹打(奉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