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家莊泥塑簡介、聶家莊高密泥塑圖片欣賞

聶家莊泥塑簡介、聶家莊高密泥塑圖片欣賞

聶家莊高密泥塑代表產品—叫虎

高密泥塑的歷史高密泥塑產自山東高密聶家莊,起源於明代萬曆初年,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民間流傳着“孩子哭,找他媽,他媽買個泥娃娃,逗得孩子樂哈哈”的民謠。可見當時泥玩具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在明朝隆慶萬曆年間,這裏的農民就自己設計用泥做成一種叫“鍋子花”(也稱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後來又把裝火藥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過以後,再當玩具或裝飾品擺設。最後這各泥塑的品種逐漸增多,有“老虎”“獅子”“猴子”“小狗”“小貓”“雞”“鴨”等動物,也有“白蛇傳”“孫悟空”“牛郎織女”等傳奇故事,並且塗以各種顏色,使其生動活潑。

高密泥塑實際上是姜莊鎮聶家莊泥塑,它的發源地在東、西聶家莊,後因民間藝人的流動,在鄰近的高家莊及仁和、夏莊等地也有同樣個體小型的生產活動。

據聶氏家譜記載和老藝人的回憶,他們的先祖是在明代初年,從河北省泊鎮遷來定居的。約在明代隆慶年間,因生活困難,一個叫聶福來的村民,為混口飯吃,便做起“鍋子花”來。用泥土磕出的泥託,形似覆扣的鐵鍋。中間放火藥,頂部留一小孔放置燃芯,以供節日期間人們燃放煙花。後來在外型上逐漸增添了幾個品種,並且稍加粉飾,形象簡略,少有色彩,燃放完後還可留看一時。

到了清代乾隆年間,在原來“鍋子花”的基礎上,民間藝人已向做泥娃、泥獅、泥虎、泥猴等各種動物方面發展,基本上形成了泥塑。到清代嘉慶年間,即進入成熟期。這時的泥塑由靜態變成動態,由無聲變成有聲。如叫虎、叫雞等等。

從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屬品,而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手工藝術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間,聶家莊泥塑又借鑑了楊家埠年畫的藝術特點,在表現手法上和着色上有所創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動作,使聲音、色澤、動作融為一體。每逢山集,廟會都有賣泥玩具的。

經過本莊藝人們世代相傳,隨着歷史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使其由粗到細,由簡單造型到複雜結構的生產演變,民間藝人們將工藝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泥塑開始向着多樣化發展。發展成為現在的形、色、聲、動俱佳的民間工藝品。主要產品有“叫虎”、“搖猴”、“搖蟬”、“叫雞”、“座獅”、“泥娃娃”、“牧童”、“花姑”、“梁山伯與祝英台”、“劉海戲金蟾”、“八仙”等70多個品種。

近些年來,由於聶家莊泥塑藝術的不斷提高,逐漸贏得了人們的讚賞和認可。這些產品自進入市場以來,久銷不衰,供不應求。高密泥塑,粗獷豪放,構圖完整,色彩豔麗,獨具一格。因此,在參加全國舉辦的民間工藝美術展覽中連連獲獎,被收入《中國民間工藝大典》,曾到9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展出,1984年在北京展出期間,聶家莊泥塑中的關公、關平、周倉組合,被評為“中國一絕”。1987年赴日本展出時,受到日本觀眾的一致好評。聶家莊泥塑還被宋慶齡基金會收藏,並作為禮品贈給外國貴賓。

聶家莊泥塑簡介、聶家莊高密泥塑圖片欣賞 第2張

聶家莊泥塑圖片欣賞

高密泥塑的風格特點高密姜莊鎮聶家莊的泥塑造型憨樸,着色濃豔,分成手工捏塑和模具磕制兩種,在全國泥塑中別具一格。所塑事物,有靜有動,並多能鬥趣、發聲。不少作品動靜結合,形聲俱備,雅拙中透精巧,憨樸中顯靈秀,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其中“叫虎”豎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掛桃紅大花,額塗硃筆“王”,既威風凜凜,又嬌豔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嘯聲發出。一物在手,平添無窮樂趣,實屬國內泥塑中罕有之佳品。

高密泥塑用來打底的白粉和彩繪的顏色都要均摻水膠,這是為了加強顏色的附着力,然後上色很麻煩,要先在品色裏放入適量的魚眼膠溶解,並且將碗放入一個鐵鍋中,鐵鍋里加少許水,加熱。等到碗內色料的温度達到一個恆温時才能開始上色,你需要什麼顏色就烤什麼顏色,這樣子是為了保持泥塑長時間不褪色。而且為防止顏料亂流,一般多選擇天氣比較冷的時候來畫,這樣畫出的紋線,才不走樣,易凝固。然後按工序一道道渲漆點染,這種做法有點特別。可能是因為材質或其他一些原因。上色的步驟一般來説是是先大後小,先廣後狹,先粗後細。 還有不要忘了,塗完顏色過後要往上面塗一層明油(雞蛋清兑水或者是松香也可以),這個叫罩膠,是為了保護顏色長時間不脱落的~

聶家莊泥塑簡介、聶家莊高密泥塑圖片欣賞 第3張

聶家莊高密泥塑圖片欣賞

聶家莊泥塑製作工藝

聶家莊泥塑在題材上注重了兩個方面。一是借鑑了年畫中的有關吉祥如意的題材,如對獅、麒麟送子等等。二是適應兒童玩趣的心理,借取有關內容進行創作。如豬八戒背媳婦、搖猴、七品芝麻官等。總之,聶家莊泥塑一是觀賞類,二是玩耍類。此外,也有個別民俗供奉品。如關公像、廟會上的拴孩等。聶家莊泥塑在向多樣化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形、色、聲、動、趣”特點。

形,因題材而多形,造型拙樸而優美。聶家莊泥塑抓住物象的主要特點加以誇張,使其在似與不似之間具有意的體現。如泥叫虎的造型就是頭大、嘴大、腿粗、身小。

色,因受高密年畫的影響,色彩豔麗而不俗,大紫、桃紅巧借用,總的看來色彩是以大紅、大黃、大紫、桃紅、大白、大黑及綠的和諧組合為主。並且用色概括簡約,有的幾乎不能再省筆,在着色時借鑑了民間年畫中的涮花和局部塗金和敷膠上明油的方法,從而顯得在色彩上既有暈化效果又有貴重之感。

聲,因有哨設鼓能出響,推拉搖吹即發聲。在有關塑品中,凡是能活動的地方都是兩部分組成,上面連貼着羊皮或厚皮紙,體腔內空心處安裝能發響的葦哨,這樣推拉搖動即能叫能響,如叫虎。再如有一種搖孩是身部貼有紙鼓,只要用手搖動即可發聲。

動,因在有關塑品中,藝人們巧妙地利用了彈簧和皮筋的特性,有意將它一動,塑品就會擺動起來。如近似不倒翁的“芝麻官”,在它的脖部和帽翅上都裝有彈簧。又如,有一種搖猴在挺棒處按有皮筋,也能產生擺動作用。

趣,在動的前提下產生的一種特殊效果,如:“芝麻官”正因為它不倒且不停地動,再加上五官描得眉開眼笑,以此逗人發笑,耐人尋味。再如“盒子孩”是一個有哨的小泥孩,連着盒底上的彈簧,關在盒內,當打開盒蓋時,小泥孩會蹦出來叫響一聲,令人趣味橫生。

聶家莊泥塑,長期以來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這與它的具體制作程序是分不開的。以泥孩和泥叫虎為例,其製作工藝流程大體如下:

選土。將地下尺深處處的粘土挖出,再加上三分之一左右的黃土混拌,然後灑水潤透。

搓揉泥團。將混拌的泥土加適量水後,放在木板上用腳蹬搓,或用木棒多次敲砸,以增強粘性,用手揉到粘貼度合適後備用。

備細乾土。民間藝人常用隨風颳起又落到路邊的細乾土,此土顆粒極細。

做泥餅。將泥團中的泥分別用手掌壓成泥餅,可邊壓邊用,厚度要適宜。

上模做胚。在事先做好的模具上均勻地佈滿一層細乾土,以便用來脱模。隨後將泥餅放在模具中用手指遍按。尤其是凸部要按出來。在另一面的模具上同樣按泥,按好後將兩面模具對起來,再用手指伸到兩模對起的空洞裏,將對接的泥縫按好,用手指控制厚薄度,處理好泥縫後,在泥孩的底部或泥虎的接體處,將做好的泥餅按上。泥餅按好後,用竹片刮平,在泥叫虎腹中的葦吸處要留好氣孔,最後脱模晾乾。

修整泥胚。在泥胚晾曬到半乾時,用薄刀片修去多餘的泥,等幹到一定程度用砂紙打磨,使其圓滑。

做葦哨。用較細的蘆葦杆分段割出,然後在一端用刀削成有一定斜度的口,再用薄膜或油紙隨着斜度的口按好,如單響可在一端,如雙響可在兩端按好。

按哨。將做好的葦哨用膠固定在叫虎腹中留出的氣孔上。越嚴越好,以防過夏因潮漏氣。

上皮紙。用厚皮紙剪成條,先在叫虎的頭腰部用水膠圍一圈貼好,留好接口,將尾部上去後,再合皮紙接縫,身和尾泥胚的距離大約留有2釐米左右。

刷粉。在火鍋中將土粉子或利得粉加上水膠熬成湯狀,邊熬邊用,把泥胚全部刷白,加膠要適量,如果膠多了幹後會起皮。

着色。多用品色,先淺後深,根據自己的想像着上色,在此注意涮花的運用。

貼毛。在叫虎的頭頂和耳部貼上白毛加以裝飾。

目前,市場上雖然各類玩具頗多,但聶家莊泥塑以它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歡迎。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關懷支持和有關部門的積極引導下,民間藝人不斷研製和開發新品種,使聶家莊泥塑逐步從玩具向收藏品方向發展。

聶家莊泥塑簡介、聶家莊高密泥塑圖片欣賞 第4張

聶家莊泥塑簡介、聶家莊高密泥塑圖片欣賞 第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