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泥塑簡介、黃陂泥塑欣賞

黃陂泥塑簡介、黃陂泥塑欣賞

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 我國泥塑藝術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處發現。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陶羊時間約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豬、泥羊頭時間約為7千年前。可以確認是人類早期手工捏製的藝術品。

黃陂泥塑的知名度很高,漢陽歸元寺的五百羅漢和木蘭山的神像就是它的傳統代表作。歸元寺五百羅漢是湖北黃陂縣王氏父子用九年時間塑成的。黃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鄉,有悠久的泥塑歷史傳統,技藝朔熟,藝人輩出。據《歸元叢林羅漢碑記》,歸元寺的五百羅漢,是以南嶽衡山祝聖寺的五百羅漢石刻拓本為依據,進行加工提煉,創造而成的。工藝上採用“脱胎漆塑”,又稱“金身託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後用葛布生漆逐層沾貼套塑,稱為漆布空塑,最後飾以金粉。它的特點是抗潮濕,防蟲蛀,經久不變。兩百年間羅漢堂幾次受水災侵襲,羅漢滿堂漂,但水退後羅漢仍完好無損,可見雕塑工藝之高超。

黃陂區泥塑工藝廠製作的《七品芝麻官》、《八仙過海》、《金童玉女》和《莉娜小姐》等,形象生動,妙趣橫生,逗人喜愛。他們的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而且遠銷到英國、法國、意大利、新加坡等國。黃陂區泡桐店鎮是著名的泥塑之鄉,農民泥塑大放異彩,小型多樣,造型富有泥土氣息,既有嚴肅端莊的人物,又有滑稽詼諧的變型漫塑,從木蘭將軍到紅樓仕女,從中國的神話人物哪噸到西方的著名藝術大師卓別林等,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老藝人戴和清曾為來訪的外賓當場塑像,在國外傳為佳話。泡桐的泥塑曾到美國俄亥俄州展出,受到歡迎。

黃陂泥塑簡介、黃陂泥塑欣賞 第2張

八年輝煌,泥塑之鄉走向世界  1979年,黃陂縣委批准,成立黃陂縣泥塑廠,開始生產奔馬、飛鷹、人物佛像等重點產品,這個時候,泥塑才真正從藝術品轉為商品進入市場。  1983年,武漢市黃陂泥塑工藝廠正式組建,由湖北美術學院培訓設計人員,並引進新型工藝。  此時的黃陂泥塑已由泥料轉為膏料,即以泥造型,理化制模,石膏為原料,通過翻制、噴漆彩繪等流水線,投入大批量生產,成為當時為數不多打入國際市場的中國特產。  據介紹,當時的泥塑廠佔地面積就達76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有職工250人,年產量達400萬件。產品行銷29個省市區,遠銷亞、歐、美等17個國家。  黃陂泥塑藝人的精湛手藝,曾享有“泥塑照相機”美譽。1982年,新西蘭著名政治活動家路易愛尼參觀黃陂泥塑廠後,要求塑一個半身像。一位泡桐藝人,現場仔細端詳,手託泥坯揉捏,僅40分鐘,就為她塑製出了一尊形象逼真的半身像。  1983年,路易愛尼帶來了攝影師,攝製了《中國黃陂泥塑》電視紀錄片,此後,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等國際友人,帶着對黃陂泥塑的神奇嚮往,相繼造訪泡桐這個中國內陸小鎮。  1985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到泡桐攝製了《中國黃陂泥塑》大型紀錄片,同時著名雕塑藝術家錢紹武、劉開渠,漫畫家華君武等人都親臨泥塑廠,現場指導。

黃陂泥塑簡介、黃陂泥塑欣賞 第3張

黃陂泥塑圖片欣賞

塵封的金字招牌  1993年,為改變我國旅遊商品生產技術落後、資金缺乏、設備陳舊的狀況,國務院決定,由國家旅遊局牽頭,會同輕工部、商業部、紡織部等部門,在全國選出一些生產旅遊商品廠家,作為全國旅遊商品的定點生產企業,重點給予扶持。  按照條件,國家對各地申報的513個廠家進行認真審議,確定其中的123個廠家作為首批“全國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  湖北當時僅有兩家企業上榜,而武漢市黃陂泥塑工藝廠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記者多方打聽,終於在泡桐鎮找到了這家工藝廠。據當年的員工介紹,這家工廠已停產近十年,如今已被一員工租下,成為了雲霧山飯店。  記者在飯店二樓的一間陳列室門楣上看到,“全國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的銅牌依舊高懸,上面佈滿了灰塵。  談起當年的產品,不少員工依舊激動不已,如數家珍:《屈原》、《李白》、《木蘭從軍》、《黛玉觀書》、《七品芝麻官》、《魯迅》、《情侶貓》……  一名技術人員這樣介紹他們當年的產品:精繪無毒、漆色柔和、莊重雅緻,富有趣味性和現實生活感。無論用於室內裝飾陳列還是民間饋贈,或作兒童玩具,無不具有古樸典雅、幽默成趣的觀賞價值。  知情人這樣描述泥塑廠當年停產的情形:精美的產品源於工匠、藝人的手工勞動,精緻的工藝使產品成本趨高,加上當時國際市場的優勝劣汰,國內產品競爭日趨激烈,此外,工廠管理鬆弛,經營不善,使藝人收入難以得到合理回報,工廠逐步走進困頓,以致停產。  十年前的黃陂泥塑,走進了生活,走進了家庭,卻沒有走進市場,就這樣抱着一塊金字招牌走向了沒落。

黃陂泥塑簡介、黃陂泥塑欣賞 第4張

湖北省黃陂縣農民集體創作的泥塑《農民運動好得很》——毛主席與楊開慧同志在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新華社發(資料圖片)

十年沉寂,牆內開花牆外香  泥塑廠停產後,200多名身懷絕技的藝人開始走四方。在泥塑之鄉的薰陶和培養下,他們似火種一樣,將黃陂泥塑在更廣闊的天地裏發揚光大。  一部分藝人離開泡桐後,在黃陂、武漢辦起了80餘家個體泥塑模具廠,這些小民營企業的產品行銷各地,走向海外。  更多的藝人被聘請到浙江、江蘇、福建、廣東等地,在傳統泥塑膏型工藝技術的基礎上,向水泥、玻璃鋼、銅塑發展,在這些企業中,註冊資金在千萬以上的比比皆是,資產過億的也不在少數。  近十年的時間裏,走出泥塑之鄉泡桐的藝人們又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傳人。曾經的“下九流”手藝,如今製作出精美的房屋石膏裝飾,繪畫浮雕,大型雕塑,裝點着一座座樓宇和崛起的城市。  有關人士估算,以黃陂泡桐藝人為技術核心,支撐起來的數家雕塑、建材企業,有着不下200億的資產,然而這一切都是在泥塑之鄉泡桐之外。  反思十年,期待重拾當年輝煌  走在泡桐的街道上,實在無法看出這是一個當年火紅的泥塑之鄉,窄窄巷落裏走出的藝人,塑成了他鄉的輝煌,故里卻是十年如一日的冷清。  在泡桐街上,僅有幾家小型作坊在生產泥塑工藝品,唯一的一家小型工廠也在近日停產。  當地業主們均表示,雖然在泥塑這一行業中,黃陂泡桐仍聲名顯赫,但如今知道泡桐泥塑的百姓卻越來越少,沒有品牌也就沒有銷路。產品工藝的革新,產品與包裝的研製開發,新的營銷思路,有着太多的問題需要去面對。  黃陂李集鎮開放開發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稱,如今旅遊業迅猛發展,黃陂泡桐泥塑這一傳統品牌的復興,對於武漢乃至湖北旅遊業的發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價值。  據悉,泡桐雲霧山目前已被規劃為自然生態旅遊區,屬武漢市木蘭旅遊區的組成部分,泡桐藝人因此深受鼓舞,他們表示,將依景佈局,充分體現傳統泥塑與現代雕塑之精華,製作出一組組精品,再創泡桐泥塑的輝煌。  黃陂區李集鎮副鎮長邱鳳武説,泥塑手藝帶給一代代泡桐藝人的實際收益無法衡量,一個振興泥塑之鄉泡桐的計劃也在醖釀之中。

黃陂泥塑簡介、黃陂泥塑欣賞 第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