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舞陽農民畫簡介,舞陽農民畫圖片欣賞

河南漯河舞陽農民畫簡介,舞陽農民畫圖片欣賞

漯河市舞陽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這裏的農民畫以獨特的風格蜚聲海內外,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舞陽農民畫產生於1958年狂熱的“大躍進”時代。當時的農民一手拿鋤頭,一手執畫筆,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用最簡單的圖案表現出來。在創作形式上,多用漫畫式的誇張表現手法。進入上個世紀60年代,他們把以牆壁為載體的壁畫,轉變成以紙張為依託的藝術形式,農民畫這一新的藝術形態開始萌芽、生長。繪畫題材也由“大豐收”向表現農村現實生活過渡,如摘棉花、打井等。由於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農民,“農民畫”的叫法也就由此而來,寓意為“農民畫的畫兒”——畫風淳樸,帶有泥土的芬芳。

上世紀80年代後期,舞陽農民畫逐步趨向成熟。這一時期,農民畫充分發掘了鄉土氣息和人的原初性質樸、天真和生命力,承襲了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基因,同時又吸收現代繪畫的一些技巧——“現代民間繪畫”的正規叫法也由此而來。

在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第一屆中國藝術節上,舞陽農民畫作者武天舉等人創作的《東河灣?西河灣》、《柿鄉》、《左鄰右舍》、《瑞陽》、《五月人倍忙》、《六月六》6幅作品受到許多專家的高度稱讚並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這幅作品發掘了鄉土氣息和人的原初性質樸、天真和生命力,承襲了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如剪紙刺繡泥塑、壁畫等基因,同時又突破了傳統繪畫的表現手法,不拘泥於固有的創作模式,題材新穎、用繪畫表現時空感。《東河灣?西河灣》代表了當時舞陽農民畫的最高成就,充分體現了舞陽農民畫的另一種創作風格——吸收現代裝飾畫的手法,色彩鮮豔明快,對比強烈,意象造型不受具體對象的限制,但給人的整體效果又比較協調。

河南漯河舞陽農民畫簡介,舞陽農民畫圖片欣賞 第2張

舞陽農民畫優秀作品

河南漯河舞陽農民畫簡介,舞陽農民畫圖片欣賞 第3張

舞陽農民畫優秀作品

河南漯河舞陽農民畫簡介,舞陽農民畫圖片欣賞 第4張

河南漯河舞陽農民畫圖片欣賞《東河灣?西河灣》

河南漯河舞陽農民畫簡介,舞陽農民畫圖片欣賞 第5張

河南漯河舞陽農民畫簡介,舞陽農民畫圖片欣賞 第6張

河南漯河舞陽農民畫欣賞《六月六》

西方繪畫以“模擬自然、再現對象”為目的,傳統的中國畫也要求“應物象形”,而民間畫家則是“只要心裏有,畫筆隨心走”,強調主觀隨意性。這種主觀隨意性並不是完全脱離自然形態的信筆塗抹,而是以直覺感受為前提的主體意識張揚,是主觀激情的洋溢。藝術思維方式的主觀隨意性必然帶來造型手段的意象性,重意境而不是自然主義的模仿和再現,重情緒而不強求表象的逼真,一切服從作者的主觀情感、觀念和意趣表達的需要,是對記憶中形象的提煉、改造、誇張和變形。

舞陽農民畫在形式方面講求裝飾性,但在反映生活的真實程度、場面情節的完整性和主題的明確性方面,其繪畫性仍占主導地位,並不同於裝飾畫。在色彩運用方面,舞陽農民畫既不像傳統文人畫那樣重筆墨情趣或“隨類賦彩”,也不像西方繪畫體系按照寫生色彩去精細描摹,而是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念,主觀地運用色彩,追求豔麗、強烈的效果,把色彩當做表達情緒的手段而不受各種色彩關係的限制。

河南漯河舞陽農民畫簡介,舞陽農民畫圖片欣賞 第7張

其實,舞陽農民畫並非僅僅現在才飄香大陸內外,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遠近聞名:

1988年2月,舞陽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2005年,舞陽農民畫入選首批“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保護名錄。

2006年舞陽農民畫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舞陽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舞陽有着悠久的文化歷史,賈湖文化遺址的發現,不僅把人類音樂史向前推進了8000多年,同時出土的甲骨契刻符號比安陽殷墟甲骨文還早4000年,比古埃及紙草文字早1000多年,是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雛形。歷史的文化積澱,使農民畫根植於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舞陽農民畫積極從民間藝術中汲取養分,既保留原生性民間文化的基因,又藴涵着現代意識,使之呈現出勃勃生機與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舞陽縣又湧現出一大批農民畫作者和農民畫愛好者,他們傳承文明、開拓創新,既畫出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俗、風情的畫面,又緊跟時代步伐,創造出了一大批反映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的生活場景。

截至目前,舞陽農民畫有專業作者70多位,業餘作者近200人,近千幅作品分別參加國家級、省級展覽或被選送國外展出,其中有多幅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河南漯河舞陽農民畫簡介,舞陽農民畫圖片欣賞 第8張

在繁榮和發展道路上前行

1987年9月6日至10月5日,舞陽農民畫代表河南省參加第一屆“中國藝術節 中國現代農民畫展”,有7件作品入選並由國家民間美術博物館收藏而成為祖國藝術寶庫的珍品,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

1988年2月9日,舞陽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從歷史的角度考察,舞陽農民畫不是一種自發的文化現象,也不是舞陽農民畫作者的一種“自娛”行為,而是在政府文化部門組織下開展的羣眾文化活動。

據王文浩介紹,在人民公社時期,舞陽縣組織農民畫創作的做法是,縣裏發通知、公社推薦人、生產隊記工分、文化館供食宿。人民公社解體之後,政府文化部門對農民畫作者予以補貼,但經費困難使組織開展農民畫創作面臨巨大的壓力。為了讓舞陽農民畫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髮揚光大,舞陽縣堅持不懈地沿着農民畫創作市場化的方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988年9月,舞陽縣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農民畫院——舞陽農民畫院。農民畫院集創作、研究、經營為一體,以“社會主辦,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以畫養畫,以畫養院,自我發展”為宗旨,大力開拓市場,先後與中國書畫院等文化團體及中介組織聯繫,將舞陽農民畫推介出去。目前,舞陽農民畫已成功打入本市和平頂山、鄭州等地市場,在酒店、賓館、家庭裝修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近年來,舞陽縣由縣文化館館長、農民畫院院長連瑞卿牽頭舉辦創作骨幹培訓班,堅持定期組織培訓,已形成了一支200多人的農民畫創作隊伍。去年,舞陽縣在市人民會堂舉辦首屆舞陽現代民間繪畫展覽,有效地擴大了舞陽農民畫的社會影響。

2004年,舞陽農民畫入選首批“河南省優秀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名錄,去年又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獲得新的生機。截至2006年年底,共有29位舞陽農民畫作者的596幅作品分別參加了國家級、省級展覽或被選送國外展出,其中《左鄰右舍》、《東河灣· 西河灣》、《果熟時節》在省第一屆藝術節上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同時被國家、省、市有關部門收藏。

令人欣慰的是,各級黨委、政府和宣傳文化部門出台了一系列促進舞陽農民畫發揚光大的政策措施,對舞陽農民畫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舞陽農民畫正在繁榮與發展的道路上大步行進。

舞陽農民畫不但參加國內重大美術展覽活動獲各種獎項,還漂洋過海赴香港及烏拉圭、新加坡、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參展,獲得極大成功。1988年2月,舞陽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同年9月,全國首家農民畫院“舞陽農民畫院”成立。近年來,舞陽農民畫先後入選首批“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保護名錄和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又為舞陽農民畫注入了新的生機,創作隊伍日益壯大,新作不斷湧現。截止2006年,舞陽農民畫有29位作者,596幅作品分別參加國家級、省級展覽或被選送國外展出,其中《東河灣·西河灣》、《左鄰右舍》、《果熟時節》等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