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剪紙藝術簡介及圖片欣賞

中國剪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傳統民間文化藝苑中的一朵絢麗的奇葩。剪紙是一種在紙上剪出來的畫。剪紙是一種古老而又普及的民間文化形態。中國的剪紙藝術在我國大江南北都有流行。因其所處地域的不同,民間對剪紙又有不同的稱謂。如窗花、團花、牆花、燈籠花、鞋花、衣袖花、肚兜花、枕頭花、門薟、禮花、喜花等等。其中最常用的稱謂是窗花,人們往往把窗花喚作剪紙的乳名。

陝西剪紙藝術簡介及圖片欣賞

陝西自古是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傳説中的黃帝就葬於陝西境內的黃陵橋山,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都發現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周秦漢唐等13朝都在陝西建都,留下了豐厚的民俗文化遺產。

陝西的民間剪紙藝術是作為“世界文化保護遺產、中華民間藝術瑰寶”來弘揚的。無論是在延安還是在西安,《體驗民風民俗、享受濃濃鄉親》的剪紙小冊子隨處可見,花上兩三元錢就能夠在街頭買上一本《陝北剪紙精品》、《十二生肖剪紙精品》和《陝北十大怪》等剪紙藝術小冊子,裏面彙集了陝北民間剪紙藝術的精華之作,令人喜不自禁,愛不釋手。

陝西剪紙藝術簡介及圖片欣賞 第2張

因此,陝西剪紙在中國及世界上都享有較高的聲譽,有着“民族母體藝術”、“源頭文化歷史活化石”的美譽,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口傳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因為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紋樣,所以有很高的歷史地位和研究價值。


陝西剪紙藝術簡介及圖片欣賞 第3張

剪紙藝術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大抵與中國造紙術同時出現,至今仍興盛於我國大江南北。多取材自喜慶節令、五穀豐收、民間戲曲故事、兒童、動物等,既饒富情趣又裝飾美觀,有着深厚的羣眾基礎,故深受大家喜愛。民間藝人以其特有的藝術形式將千古遺風代代相傳,使剪紙藝術成為一種貼近生活,根植於大眾的民間藝術。

比較而言,我國南方的剪紙釺巧透逸,北方的剪紙則渾厚蒼勁。而陝北民間剪紙,則是我國北方剪紙藝術中的姣姣者。陝西從南到北,特別是黃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處都能見到紅紅綠綠的剪紙。那古拙的造型,粗獷的風格,有趣的寓意、多樣的形式,精湛的技藝。

陝西剪紙藝術簡介及圖片欣賞 第4張

其中以陝北的定邊、靖邊、吳堡、榆林、宜川、米脂、延安,關中的鳳翔、富平、三原、朝邑,陝南的漢中附近等地較為豐富。窗花,是陝西剪紙最多的一種,此外,婚娶時的裝飾,枕頭頂子、鞋花和刺繡花樣等,也是以剪紙為底樣。陝北地區的人們大都住窯洞,門上裝飾着大團花,窗上裝飾“煙格子”,這一帶的剪紙淳厚、粗壯、線條有力,剪紋簡單。個別地方如定邊、靖邊等的剪紙也有較細緻的,線條多直線,流利奔放。宜川的剪紙線條粗而曲線多。關中地區的剪紙一般較細緻而曲線多,如岐山、鳳翔一帶有的線條細似針尖,風格別緻;朝邑一帶以戲文為多,造型動態近乎皮影;三原一帶以花卉為多,結構較簡單,色彩對比強烈;富平一帶的形式多樣,剪紋流利,明暗適調。陝南的剪紙同是曲線多,一般較大,圖案裝飾多采用植物紋樣,有類似地毯的花紋。陝西剪紙,專家們稱之為“活化石”,因為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紋樣,如魚身人面,獅身人首,以及與周文化相似的“抓?娃娃”。與漢畫像所相似的“牛耕圖”等。傳承了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與生殖繁衍崇拜的觀念。如陝北剪紙中的鷹踏兔”、“蛇盤兔”、“鷺鷥銜魚”、“魚戲蓮”、“蛙、鹿、魚、鳥”等。


陝西剪紙藝術簡介及圖片欣賞 第5張


剪紙是一種古老而又普及的民間文化形態。中國地域遼闊,各地剪紙的內容有不同的特色,但有一點則是相同的,即創作者主要是婦女。陝北地區歷史上一直地廣人稀,山高溝深,交通不便。從清代至20世紀30年代絕大多數婦女纏腳,再加上家庭、社會對女子的束縛較嚴,足不出户被當作女子的美德而受到褒揚,許多婦女終其一生,甚至沒有走出過自己生活的小村子。貧乏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使許多婦女在相對封閉的環境裏自然而然把喜愛剪紙作為自己情感的主要寄託和抒發生活感受的主要方式。


陝北婦女剪紙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傳統性。因為絕大部分婦女習慣於剪“替樣”(照別人的式樣描下來再剪),能“冒鉸”(自己創作)的能手只佔百分之一二,所以,剪紙的式樣絕大部分屬於傳統紋樣。其中,陝北民間古老濃厚的巫術信仰對婦女剪紙創作也產生重要影響。

陝西剪紙藝術簡介及圖片欣賞 第6張

剪紙與巫術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在巫術儀式中做招魂的工具,可能是其最早的功用。唐代詩人杜甫安史之亂時逃到陝北洛川和白水交界的彭衙,所作《彭衙行》中“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指的就是陝北一直作為巫術活動招魂用的“抓雞娃娃”。民間流行的剪紙“瓜子娃娃”也是作為巫術活動貼在門楣上保護全家平安的。陝北習俗,小孩有災難祈求免災或長到12歲時要舉行一種儀式,稱做“過關鑰”。傳統剪紙中有“土伯”,或稱“土關鑰”,民間傳説“土關鑰”是掌管“過關鑰”的侯伯,可以在陽間和陰間通行。這種剪紙一般在小孩“過關鑰”時燒掉。陝北民俗每年正月初五,城鄉居民講究吃雜麪和炸油糕,叫“填五窮”。很多地方在“填五窮”時,要剪婦女樣的紙人連同屋內打掃的塵土一塊倒送到大門外,謂之“送窮媳婦”。這些民間習俗,實質都是巫術儀式,所用剪紙,顯然都是模擬巫術的工具。


陝西剪紙藝術簡介及圖片欣賞 第7張

剪紙是婦女們創造的文化,在陝北曾有“找媳婦,要巧的”的習俗,給娃找媳婦,“不問人瞎好,先看手兒巧”,手兒巧就是看剪紙繡花。有“一看窗子二看簾”的説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門簾是看繡花的本事。人們普遍認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聰明,以後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聰明的。而今陝北農村,誰會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

春節是華夏民族的重大節日。過春節,陝西農村大部分地區仍沿襲着傳統習俗。剪窗花、貼窗花是其傳統習俗中的重要文化活動之一。陝北至今較完整地保持着祖先留下的這種習俗。陝北老鄉認為貼窗可以避邪,所以家家户户的門窗上貼窗花是必不可少的。那滿窗滿牆的剪紙藝術品。門上、牆上、筷簍、米缸上的,炕圍、桌裙、神龕上的,紅紅綠綠的牛羊豬狗、雞鴨鳥禽、獅子老虎、瓜果魚蟲,把室內室外打扮得五彩繽紛。到了初一,家家户户相互拜年,先給長輩拜,然後到親戚家登門賀年。拜年的同時,少不了參觀各家的窗花、門花和牆花。客人們坐在熱炕上,喝着米酒,評點着窗花,感受喜慶的歡樂,也得到了藝術享受。農家婦女三五成羣挨家挨户地串門,欣賞着各家的窗花,相互學習,有了好的花樣,自然要摹下來,作為收藏和學習的樣稿。

陝西剪紙藝術簡介及圖片欣賞 第8張

陝北剪紙都是以簡單的工具和材料製成,保留着近乎無形變有形、近似原始的形態,在似象與非象之間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思索。看似隨手剪來的每一幅剪紙,其實心出意象而非臆造,是人民羣眾用最真誠的藝術語言把自己最熟悉、最熱愛的事物表達出來,反映了生活在黃土地上的人民羣眾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美好理想。強烈的感情主義色彩、很強的現實主義風格和粗獷、明朗、簡練、率真的表現手法,是陝北剪紙所獨具的藝術特色。

陝西剪紙形式多樣,一是單色剪紙,二是色紙拼貼剪紙,三是點彩剪紙,四是滲染剪紙,五是紙塑窗花,六是剪紙薰樣。陝北以單色剪紙為主,造型簡潔質樸、注重誇張變形,傳承着古老的審美情趣和造型觀念。在內容上多以動物花草為主。在陝北的靖邊、安邊、定邊,人們稱“三邊剪紙”,剪紙變成了另一種風格,纖細入微,小巧玲瓏,小中見大,刻畫精到。打出的“樂樂”細如針尖,剪出的線細如髮絲,既不同延安剪紙粗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寫實。

陝西剪紙藝術簡介及圖片欣賞 第9張

現今,陝西剪紙已經名傳海外,有些剪紙高手被邀請到國外表演,有的剪紙高手把自己的作品上傳到英特網上進行網上銷售。剪紙活動在民間空前活躍,推動了剪紙藝術的發展。美自土中生,美自民間來。陝西剪紙藝術深深根植於黃土高原,以其獨特的韻味成為民間藝術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