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正月十五慶元宵

組圖:正月十五慶元宵

(本站綜合報導)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着春天的到來,人們吃元宵、賞燈、猜燈謎,以示慶祝。這也是中國新年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每個時期都有點變化。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中國新年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更使其成為新年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時至今日,元宵節仍是民間多采多姿的節日,也是新年慶祝活動的最後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台灣高雄市的廟宇設置兔年花燈。(中央社)
高雄燈會17日晚間在光榮碼頭施放絢爛的元宵節煙火。(中央社)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應景習俗之一。圖為台灣南投民眾正在搓湯圓。(中央社)
台灣台南鹽水蜂炮是當地着名的元宵節民俗活動。(中央社圖片)
台北101大樓外牆燈光應景打出兔子造形。(中央社)
2011年2月17,前來觀看元宵節的人們擁擠在北京前門的大街上。(AFP)
2011年2月16日,貴陽苗族人在秀美廣場舉辦的元宵節目。(AFP)
2011年2月15日,人們前來北京參加元宵節慶祝活動。(AFP)
2011年2月15日,南京市集上掛滿了元宵節的燈籠。(AFP)
2011年2月15日,南京市集上掛滿了元宵節的燈籠。(AFP)

2011年2月15日,山東省濟南市人們舉辦的慶元宵活動。圖為踩高蹺。(AFP)

2011年2月15日,演員們裝扮成皇帝,大臣等「走訪」北京前門的大街上慶祝元宵節。(AFP)
2011年2月17,前來觀看元宵節的人們擁擠在北京前門的大街上。(AF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