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冬至進入數九寒天 九九消寒圖藴藏智慧

典故 冬至進入數九寒天 九九消寒圖藴藏智慧

九九消寒圖,漢族歲時風俗。從冬至那天起就算進九了,在冬至漢族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人們寄望於它,來預卜來年豐欠,是一種很有傳統特色、好看的日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單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九九歌也叫九九詞,全稱是「九九消寒歌」。按照中國傳統的歷法計算,從冬至次日開始數起,每九天為一個時段,共有九個時段,第一個九天叫一九,其後依次稱二九、三九、…九九,合稱「九九」,與「三伏」相對。整個冬季中,這九九八十一天氣候較冷,此期過後,天氣回暖,大地將春。

在這較冷的「最難將息」時節,人們以九數之,屈指度日,因此叫「數九」;這一段的天氣也相應地稱「數九天」。屈指數日的人們比較閒暇,於是通過對天氣寒暖、物候以及人事物事的觀察,聯綴了九九歌,廣泛流傳,以志數九消寒。

關於「數九」的習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公元550年南北朝時期樑朝宗懍所着《荊楚歲時記》,到現在已有1445年的歷史,據南朝梁宗德《荊楚歲時記》記載,當時已有數九之俗:「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到了明代,又在士紳階層產生「畫九」、「寫九」的習俗,使數九所反映的暖長寒消的情況形象化,不僅是一項科學記錄天氣變化的時間活動,也是一項有趣的智能遊戲。不管是畫的還是寫的,統稱作「九九消寒圖」。

九九消寒圖的形式

「九九消寒圖」主要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各傢俱體採用甚麼形式,往往根據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而定。

1. 畫銅錢

畫縱橫九欄格子,每格中間再畫錢形,共得八十一錢,每天塗一錢,塗法是「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民間歌謠謂:「上陰下晴當中,左風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點盡,春回大地草青青。」表示塗滿八十一個點,冬天過去,春天來到。

2. 寫九

寫九,是從清代開始出現的,首先是在宮廷內實行。就是選每字九畫的九個字,每劃代表一天,每字代表一個九,九個字代表九九八十一天。用雙鈎空心字體畫到一張紙上,每過一天,用色筆填實一畫,然後用筆蘸白色在這一畫上填寫當日陰晴雨雪。填完一個字就過了一個九,填完九個字,也九數完了九。

徐珂《清稗類鈔•時令類》載:「宣宗御製詞,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一句,各句九言,言各九畫,其後雙鈎之,裝潢成幅,日九九消寒圖……自冬至始,日填一劃,凡八十一日而畢事。」

3. 素梅

除以上的兩種以外,更有一種「雅圖」,是畫素梅一枝,九朵梅花,一朵梅花有九個花瓣,共計八十一個花瓣。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後,則九九盡,春天臨。《帝京景物略》雲:「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4. 曉粧染梅

更有韻致的是,婦女曉粧染梅。明人楊允浮《灤京雜詠一百首》詠及此俗,其自注雲:「冬至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曉粧,日以胭脂日圖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作杏花,即暖回矣。」這種設計,可謂獨出機杼,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節的變換又與佳人曉粧的胭脂聯繫,真讓人叫絕。無怪乎楊氏詩以詠之:「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5. 葫蘆型九九消寒圖

葫蘆型的圖案設計,酷似「中國結」起終讀法,宛然曲折。一番誦讀下來,既瞭解了中國從三皇開始,至清朝定鼎中原的歷史,也豐富了文化知識。該圖中間有「雁南飛哉柳芽待春來」九個大字,每字均九筆,一日描一筆。圍繞着此九個大字的是「九九歌」排列成葫蘆的形狀,順序從葫蘆頭開始。

頭九初寒才是冬,三皇治世萬物生,堯湯舜禹傳桀事,武王伐紂列國分。
二九朔風冷難當,臨潼鬥寶各逞強,王翦一恕平六國,一統江山秦始皇。
三九紛紛降雪霜,斬蛇起義漢劉邦,霸王力舉千斤鼎,棄職歸山張子房。
四九滴水凍成冰,青梅煮酒論英雄,孫權獨佔江南地,鼎足三分屬晉公。
五九迎春地氣通,紅拂私奔出深宮,英雄奇遇張忠儉,李淵出現太原城。
六九春分天漸長,咬金聚會在瓦崗,茂公又把江山定,秦瓊敬德保唐王。
七九南來雁北飛,探母回令是彥輝,夤夜母子得相會,相會不該轉回歸。
八九河開綠水流,洪武永樂南北遊,伯温辭朝歸山去,崇禎無福天下丟。
九九八十一日完,闖王造反到順天,三桂令兵下南去,我國大清坐金鑾。

這首「九九歌」,從遠古的「三皇治世」,到「大清坐金鑾」,提到了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時空跨度大,內容豐富,讀來耐人尋味。消寒詩圖每年逢冬至之前,便掛在宮廷的居室中,是一種用文字筆墨來娛樂記時消遣之作。

九九詩歌反應節氣

另一首《九九消寒圖》詩,就是清朝道光年間山東濰坊一位名叫王之瀚的文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寫就的。這九首絕句分別寫在八十一格的「八卦爻象圖」內;它不僅介紹了節段的氣候特點,還敍述了民情風俗及農事活動。被世人稱之為農村的「數九科教詩」。

一九冬至一陽生,萬物資始漸勾萌,莫道隆冬無好景,三川草木五裝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間休息掩柴關,室家共享盈寧福,預計來年春不閒。
三九嚴寒春結冰,罷釣歸來蓑笠翁,雖無雙鯉換新酒,且喜牀頭樽不空。
四九雪鋪滿地平,朔風凜冽起新晴,朱褐公子休嫌冷,山有樵夫赤足行。
五九元旦一歲周,茗香佳酒答神庥,太平天子朝元日,萬國衣冠拜冕旒。
六九上苑佳景多,滿城燈火映星河,尋常巷陌皆車馬,到處笙歌表太和。
七九之數六十三,堤邊楊柳欲含煙,紅梅幾點傳春訊,不待東風二月天。
八九風和日遲遲,名花先發向陽枝,即今河畔冰開日,又是漁翁垂釣時。
九九鳥啼上苑東,青青綠色含煙蒙,老農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卧龍。

在古代,上至皇上,下至百姓,都喜歡玩《九九消寒圖》。據説道光養心殿製成待填描寫的消寒圖,上有九個大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寓迎春之意。九個字,每字九畫,九九八十一筆,每日描一劃,描成九九豔陽天,春天來到,太陽剛好從南迴歸線返回,可以照在養心殿正中,是為天地人合一。

《九九消寒圖》集歷史、節氣、文字、圖畫、智力遊戲於一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