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恆均:信仰不是用來救國,而是用來救人的(轉載)手工拓印教程

鳳凰網做了一個有關信仰的專題,約我寫兩句。聖誕節前夕,網絡上對“中國人到底信仰什麼”這個話題炒得如火如荼,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聖誕節就是西方人展示信仰的節日,而我們呢?人無信仰不行,一個國家的國民大多都沒有什麼信仰(除了錢),那就很危險了。

楊恆均:信仰不是用來救國,而是用來救人的(轉載)手工拓印教程

不過,今天當大家都在高談闊論“信仰”的時候,我卻想從另外一個方面敲打一下。我想大家也注意到了,當我們(尤其是作為精英的我們)在談論信仰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會立即把“信仰”與國家聯繫起來,和國家的發展前途,與“救國”聯繫起來。

這就讓我有些警覺了。因為“信仰”這個東西在本質上是非常個人化的。如果真要很“功利”地拿信仰來“拯救”什麼,排在前面的首先應該是我們自己,我們的靈魂,而不是某個“國家”。

當初我們在吸收西方先進經驗的時候,就曾經鑄下大錯,把我們向西方學習“長技”與制度的目的定為“救國”,而忽視了人,人救不過來,國家就算救活了,又靠什麼支撐?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走了一百年,幾乎還在原地踏步。同西方的“長技”與制度相比,信仰這東西是更加私人化的,與我們每一個個體密不可分。

我並不否認,大家有信仰了,那麼由“大家”組成的國家也就有了信仰與方向,可不能因此就把本末給倒置了。我們需要信仰,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拯救我們的靈魂,而不是為了這個國家。國家倒應該為每一個公民的信仰自由創造條件與“保駕護航”,世間最可怕的事莫過於由國家來統一國民的信仰……

雖然我曾經寫過一篇《我的信仰是民主》的博文,而且也竭力推崇自由、民主、法治與人權的價值觀,並期盼這些普適價值能夠成為國人的核心價值的一部分,但我要提醒諸位,這些和我們今天説的國人的“信仰”是有本質區別的,不是一個概念。一個國家應該有得到大家認可的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但卻絕對不能要求國人都要有共同的“信仰”,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在一些擔憂中國缺乏信仰的有識之士身上察覺到的。

有些信仰某個宗教的朋友常常發出“如果中國人都信XX教了,中國就民主了”,作為教徒,以此話來宣揚教義,這無可非議,但如果要拿來要求國人與國家,當作政治宣傳,那就很可怕了。有些信仰固然更接近民主民主價值,但為了民主而去號召大家擁有某種信仰,則是非常功利的,並且又把事情的本質顛倒了。

這個問題要談起來,太長也太複雜,這裏就點到為止,適可而止。我想借機推薦一本我嘔心瀝血寫出的紀實報告《伴你走過人間路》。這篇長篇紀實記錄了母親生病後,我回國陪伴她走過最後一段人間路的刻骨銘心的經歷,那也是和母親一起尋找人生信仰的歷程。

楊恆均2010/12/29


夢想與現實之間的磨合讓我讀懂很多生活的語言,風雖改變了方向,卻沒有改變我的行程-----

來源網址:_感謝獨茂蘭石授權轉載,再轉請保留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