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教程:扎染的製作

DIY教程:扎染的製作

扎染是織物在染色時局部結紮起來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種染色方法

用線或繩子以各種方式綁紮布料或衣片, 根據設計圖案的效果。放入染液中,綁紮處因染料無法滲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圖案的一種印花方法。也可將成形的服裝直接扎染。分串扎和撮扎兩種方式。前者圖案猶如露珠點點、文靜典雅,後者圖案色彩對比強烈、活潑清新。一般可用來做較為寬鬆服裝、圍巾等。多選用絲綢面料。

都是用的植物染料染制而成,2 扎染的掉色與洗滌: 扎染跟蠟染一樣。因此掉色是其的缺點同時也是特點,但是也不怕洗的因為手摸上去掉下來的顏色是浮色,洗一次晾乾以後,洗掉了上面的浮色,花跟底看起來更加的清晰美麗,同時,摸上去,也不會弄的滿手都是看到這裏,有朋友不禁在嘀咕,既然如此,為什麼賣家不乾脆先洗一遍再出售呢?也這麼想過,但是行家告訴我掉色是鑑別扎染是否用的植物染料的一個標準哦,大家聞聞,沒有洗過的扎染蠟染成品,還有淡淡的草木味道的哦。

放點鹽或者醋, 洗的時候。泡 20 分鐘,然後再洗,這樣掉色比較少些,也可以用洗衣粉等洗滌劑洗,也可以機洗,不過要注意幾點:1 不要跟別的物品洗,免得染到別的織物;2 晾曬的時候,翻過來陰乾,防止風吹雨淋,以免褪色。3 有毛邊的不要機洗,免得破壞了毛邊。

【準備材料】

1.純天然棉、麻、絲的布料。化纖和毛的面料無法上色。

2.直接染料,有不同顏色供選擇。可以在淘寶買到 3.稍粗的棉線一根。不適合用尼龍繩,不易繫緊。

4.手套、臉盆、鍋、鹽。

根據顏色不同,掉色程度有所區別。紅色/紫色的掉XXX況比較嚴重,屢次洗都會一直掉色。藍色的相對好一點,洗過幾次就基本保持了,黃色屬於滲透力最強,最容易上色。

【扎染步驟】

1.浸濕布料(圖①)。將布料放入臉盆,用涼水浸濕,這樣可以讓顏色滲透得更好。衣服乾的時候纖維上的漿會阻礙上色。

2.扎(圖②③④)。這是扎染關鍵性的一步,也是體現染後效果和花紋設計感的一步。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扎多扎少。扎得越結實越密,顏色越少進入,也就越多留白,圖案比較清晰。

條紋扎法:將布料像疊紙扇一般按個人喜好進行數層摺疊,然後用棉繩從上到下將它綁緊,捆成麻花狀,注意要將褶均勻地露出。

圓圈扎法:如果想達到圓圈暈染的效果,可以在布料上包一個小釦子等圓形物,然後用棉繩捆緊。

畫圖扎法:對於有具體圖案要求的,比如想精確地染出小動物圖案的,首先要用鉛筆在布料上畫出圖案,然後“行縫”,所謂的行縫就是用針沿鉛筆的軌跡,縫出大概的樣子,每一針之間的行距越小,精確度越高。在縫完以後將線抽死抽緊,打結固定。同樣,也可以製作隨意的圖案,關鍵還是扎的過程,將布料像揉紙團一般隨意團上,然後用棉繩隨意將它捆緊。

3.染色(圖⑤⑥)。在鍋中倒入能沒過布料的水,煮沸後戴上手套,放入鹽和染料。染料的量由個人對色彩濃度的偏好自由掌握。

隨後放入布料。此時如果布料已經幹了,那麼再衝一下涼水浸濕,否則顏色會顯得不自然。

一切就緒後,調到小火繼續煮20分鐘左右。與煮菜相像,每隔5分鐘左右將其翻一下。

但是,煮的火候也依據個人喜好有所區別,想要達到發舊的效果,時間短一點,而想要鮮豔的效果,則煮得長一點。

4.洗浮色。清洗染好的布料洗掉浮色。

5.晾乾(圖⑦⑧)。打開繩結,展開布料,晾乾即可。注意不要暴曬,否則容易脱色。

【小竅門】

多色扎染先淺後深

●想要染出多種顏色重疊的效果,可以打“組合拳”。先染上淺色,將繩子打開後重新紮,需要保留的顏色用繩子多捆幾下後,再去染深色。反之則不容易為重疊部分上色。

●色彩勾兑法。綠色由黃90%和藍10%勾兑;葡萄紫由藍80%和紅20%勾兑;橘色由黃70%和紅30%勾兑。

●在鍋內放染料時儘量離水面近一點,因為礦物質染料的粉末會隨着水蒸氣往上飄,離水面太遠,粉末到處飄散,容易被身體吸入。在染料較多的情況下,建議戴上口罩。

染技法並不難掌握,所需工具也很簡單,怎麼染,染到什麼程度,都能出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想自己染出一塊布,完全可以動手嘗試一下,説不定還會染上癮。本文約請南通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張毅教授指導扎染進階技法。

DIY教程:扎染的製作 第2張

扎染摺疊技法(南通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學生作品)

DIY教程:扎染的製作 第3張

扎染柳葉紋(南通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學生作品)

DIY教程:扎染的製作 第4張

扎染染色的控制技巧

(摘要)扎染染色是扎染製作技藝中的最後工序,直接關係到扎染作品的成敗,扎染藝術的獨特韻味和魅力取決於染色中出現的“偶然”效果。正是由於染色中“偶然”的存在,一方面使得扎染藝術產生其獨特審美趣味,另一方面則造成染色困難,使得扎染染色成為扎染技藝中的最大難點。本文通過對扎染染色中1.染色方法;2.紋樣控制;3.套色色彩控制三大技術與方法問題的研究,力圖控制扎染染色效果,使染色“偶然”轉變為可控制的“偶然”。(關鍵詞)扎染染色;染色控制;“偶然”效果;紋樣控制;套色控制

扎染又稱為絞纈,撮纈,是倍受我國人民喜愛的紡織品裝飾藝術。作為最原始手工印染方法之一的扎染在我國至少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扎染製品色彩絢麗斑斕,而不俗氣,造成型樸素自然,又極富韻味。扎染的魅力在於其表面效果的偶然性,色彩的色塊與色塊之間的偶然,造型的完整與不完整之間的偶然。所有的一切似乎均出自於信手拈來的偶然,任何一件作品都無法複製。因而扎染及扎染技巧對於普通欣賞者來説具有一定神祕感。然而扎染畢竟是一種簡單的手工印染技藝,其染色原理是通過繩、線等對織物採用緊固的紮結,系捆,縫綴等手法進行“防染”,由於紮結施加給織物外力的“防染”作用,使織物產生奇異的染色花紋。扎染手工操作的特性決定了其與工業化機器印染的區別,即生產週期長產量少,紋樣難以控制,特別是染色控制困難較大。對於扎染這種純手工操作的染纈技藝來説,可謂三分功夫在半成品的扎制,七分功夫在於染色的控制。在扎染製作中,因染色不當而導致成品報廢的事情是數不勝數的,是每一位扎染製作者所經常遇到的頭疼問題。因而解決好這個問題是扎染製作成敗的關鍵。儘管扎染染色控制的困難較大,問題較多。實際上通過深入的觀察探索和認真的研究總結,扎染的染色仍然是具有規律可循的。扎染染色過程中不外乎出現這樣一些問題:1、染色深淺不一,色牢度不夠。2、紋樣染色難以控制,破壞紋樣的視覺傳達。3、套色的色彩關係難以控制,色調不夠統一和諧。針對這些問題,只要我們在扎染實踐中積極開動腦筋,不斷積累經驗,尋找對策,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染色規範化,提高染色質量扎染染色實際上由染料的選用與染色的方法兩方面構成。染料的選用醫生用藥須對症下藥,扎染染色同樣必須根據扎染的面料及扎染的紮結方法來選擇合適的染料。隨着現代化學工業飛速發展,染料的新品種不斷出現,質量也不斷提高。這也給扎染染色帶來了更多的選擇。現常用染料有: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K型,X型,KD型等),納夫妥染料,植物染料,塗料等。扎染染料的選擇直接關係到扎染染色的成敗。現列下表以資參考:紮結技法 採用面料 染色工藝 選用染料針縫扎法 棉;麻織物;粘纖織物 冷染 活性染料,納夫妥染料針縫扎法 真絲;羊毛織物 冷染 活性染料自由扎法,摺疊扎法 真絲織物;羊毛織物;錦綸織物 熱染 直接染料綜合扎染法 棉織物;麻織物,粘纖織物 冷染,熱染結合。 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綜合扎染法 真絲織物;羊毛織物 冷染,熱染結合 活性染料,酸性染料

B、 染色的方法現代染料工業發展迅速,新染料層出不窮。限於篇幅現僅介紹扎染染色工藝最常用的三種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的配製與染色法。其它染料的染色工藝請參閲有關專著。染色中均需做到以下幾點:1、染色前應將扎染半成品用清水浸泡5~10分鐘。直接染料染色前需用脱水機均勻壓幹備用。浸染中應不斷攪扎染半成品,使之染色牢固均勻加染色助劑(食鹽,磷酸三納,純鹼等)時應將被染物撈起,以免染色不均勻。

直接染料:a、棉織物,麻織物染色配方:染料 1%~4% *純鹼 0.5%~2%食鹽 5%~20%浴比 1:50* 注:染料重量:織物重量注:染料比例1%~4%之內,可調整染色色調深淺程度。染色完畢,清水淋洗被染物,拆結整理。步驟 1 2 3 4 5 6 7 8 9操作 調和染料 染液加温 加入純鹼 織物起染 浸染加温 加入食鹽 保温續染 降温水洗 後整理時間(分鐘) 15 15 15温度(度) 0~30 40 80~90 80~90 50

b、粘纖織物染色配方:染料 0.5%~2%純鹼 2%元明粉 5%~10%浴比 1:100染色工藝流程:1、用温水調和染料,加熱溶解後投入已加純鹼的染鍋中攪拌均勻,加熱至30度。2、將清水浸泡過的被染物稍加脱水後投入染液。3、10分鐘內升温到60度,加入一半元明粉溶液,加熱到90度,續染20分鐘後加入另一半元明粉溶液,最後在15分鐘內降温到50度。染色完畢,清水淋洗被染物,拆結整理。步驟 1 2 3 4 5 6 7 8 9操作 調和染料 染液加温 加入純鹼 織物起染 浸染加温 加入食鹽 保温續染 降温水洗 後整理時間(分鐘) 10 20 15温度(度) 0~30 30 60~70 80~90 50

酸性染料:真絲織物染色配方:染料 1%~2%醋酸 1%浴比 1:50

染色工藝流程:用清水調和染料後投入已加醋酸的染鍋中攪拌均勻。將清水浸泡過的被染物投入染液,20分鐘內迅速升温到80~90度,並輕輕攪拌被染物。染色一小時後染色完畢,清水淋洗被染物,拆結整理。步驟 1 2 3 4 5 6 7操作 調和染料 加入醋酸 染液加温 織物起染 浸染加温 保温續染 後整理時間(分鐘) 20 40温度(度) 0~20 30 80~90 80~90

活性染料:活性染料X型(棉織物,麻織物,粘纖織物)配方:染料 3%~5%食鹽 20%磷酸三鈉 15%浴比 1:50注:活性染料X型系常温染色染料。染色工藝流程:用清水調和染料,溶解後投入染鍋中攪拌均勻。2、將清水浸泡過的被染物投入染液。在室温下開始染色,15分鐘後加入食鹽助染,續染15分鐘後加入磷酸三鈉固色30分鐘,染色中應不斷攪動被染物。3、染色完畢,清水淋洗被染物。4、將被染物投入2克/升的洗衣粉溶液中煮10分鐘後水洗整理。步驟 1 2 3 4 5 6 7 8 9操作 調和染料 織物起染 常温浸染 加入食鹽 常温續染 加入磷酸三鈉 室温固色 清除浮色 皂洗固色時間(分鐘) 15 15 30 10温度(度) 常温(室温30度左右為宜)95~100

活性染料K型(棉織物,麻織物,粘纖織物)配方:染料 3%~5%食鹽 20%磷酸三鈉 15%浴比 1:50注:活性染料K型屬熱固型染料。染色工藝流程:1、用清水調和染料,溶解後投入染鍋中攪拌均勻,升温到60度。2、將清水浸泡過的被染物稍加脱水後投入染液。3、15分鐘後加入食鹽助染,繼續染色15分鐘後加入磷酸三鈉固色劑同時將染液升温到90度固色30分鐘。4、染色完畢,清水淋洗被染物。5、將被染物投入2克/升的洗衣粉溶液中煮10分鐘後水洗整理。步驟 1 2 3 4 5 6 7 8 9操作 調和染料 織物起染 常温浸染 加入食鹽 保温續染 加入磷酸三鈉 加温固色 清除浮色 皂洗固色時間(分鐘) 15 15 30 10温度(度) 30~60 60 90 95~100

控制紋樣染色,藝術的傳達紋樣的視覺效果。扎染的紋樣染色,特別是紋樣套色控制對於扎染製作者來説是較為困難的技巧。扎染的染色與其他手工印染技藝有較大的區別。扎染染色前紋樣都隱藏在眾多的紮結中,扎染的紮結是扎染製作中較為費時費力的環節,一件扎染製品的紮結往往需用要幾小時甚至幾天,在這個過程中扎染製作者全神貫注地消耗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等紮結全部完成之後,往往會忘記紋樣紮結的各個局部和具體位置。染色時幾乎是“盲人摸象”,只能是染到哪兒算哪兒,染好染壞全靠運氣,當然偶爾也會染出一件好的作品。但是成功率太低,為此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能否使不可控制的“偶然”和“運氣”,變成可以控制的“偶然”和“必然”?回答是肯定的:可以!實際上我們只要在製作步驟中的“紮結”前加上一個小小的步驟“標記”即可完全解決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再來看一看扎染製作的全部的過程:

步驟 一 二 三 四設計構思 紮結 染色 後整理分步驟 1 2 1 2 1 2 1 2創意 設計草圖 縫綴系捆 抽緊紮結 配製染液 局部套色 漂洗浮色 拆結3 4 3 4 3 4 3 4拷貝設計圖稿 紋樣標記 檢查紮結質量 清水浸泡 整體染色 成品固色 漂洗浮色 熨燙整理

不要小看添加的這個小小的步驟,它將確保你的勞動取得應有的回報。否則沒有這個步驟你所做其他一切努力可能都會隨着染色的開始而淹沒在染鍋中。那麼如何操作這個步驟,其實非常簡單,只要在需要套色的紋樣局部做上“記號”即可。如圖:

DIY教程:扎染的製作 第5張

如圖所示,只需在“蝴蝶”A、B、C、D、E、F部位用鉛筆標示ABCDEF做上“記號”或用彩色粉筆在對稱部位作出“標記”。這樣在紮結好半成品後進行染色時,我們便能依靠這些“標記”識別紋樣的每一個細小的局部。染色中,先對這些局部進行套色處理,然後根據需要對局部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最後把其投入染液統一色調。通過這樣的處理,我們便能夠完全控制紋樣的染色,使紋樣完整地傳達其視覺形象,展現紋樣的藝術表現力。使我們不再為染色的“偶然性”所控制,而是我們完全控制紋樣染色的“偶然性”的發生。當然,對於“蝴蝶”這類完全對稱的圖案,也可以通過處理取得完全對稱的扎染紋樣。方法是:扎染紮結前,根據紋樣的對稱軸摺疊紋樣(面料),然後對雙層面料進行紮結。通過染色便能取得完全對稱的扎染紋樣。

三、 協調套色的色彩關係,整體色調和諧統一。扎染染色的色彩效果與其它工藝美術設計一樣也應該在設計構思時就做好設計色彩效果圖,設計好畫面的整體色彩效果,做到色調和諧統一,套色自然調和。由於扎染染色的特點:色彩豔麗明快,清新自然,追求色彩偶然的自由暈染暈接。因而在設計色彩效果時要充分考慮到這個特點,同時要考慮到染色的可操作性,如:選用何種染化料,紋樣染色方法,發揮不同染料特性等等問題。只有這樣對扎染製作過程的各個環節有了全盤的考慮與掌握,才能在扎染製作中有充分的信心把握和控制扎染成品的色彩藝術效果。把扎染染色中出現的一些偶然性轉化為人為控制之下必然發生的“偶然”。設計構思時解決好這些問題,那麼以後的問題只是一些套色染色技術性的技巧與方法。套色染色的技巧與方法:

1、同色相漸變染色法:

步驟 1 2 3 4 5染液濃度 染液原液 原液+20%水 原液+40%水 原液+60%水 原液+80%水染色部位 織物的20% 織物的40% 織物的60% 織物的80% 織物的100%染色時間 20分鐘 20分鐘 20分鐘 20分鐘 20分鐘

注 A、染料選用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K型均可。B、染色中務必把織物不染色部分懸掛起來使之防染。

兩種色相暈染法:準備兩隻容器(染鍋A,B),分別注入兩種不同色相染液(A,B),加熱備用。把經過紮結的織物的一端放入容器染色,染色完畢掉轉織物並懸掛起,把織物的另一端放入B容器染色,使AB兩種染料色在織物上相接或將先染色的一端用塑料紙包紮防染,然後將織物全部投入到B容器染色。這樣我們便可以只染兩次色而得到三種色調其中一種色調是AB兩種染料在織物上相互暈接而產生的。

多色相疊染法:疊色法染色是利用染料的不同明度與不同色相進行多色相染色。染色時將扎染半成品分成若干部分,如分成三部分A,B,C。先染高明度的淺色調(A),染色完畢,對已染色部位的一部分用塑料紙包紮防染。然後染中明度的中間色調(B),進行同樣的防染程序。最後染低明度的深色調(C)。這樣便可以得到色調豐富多彩的五種色彩:A+(A+B)+B+(B+C)+C。

套色防染法:此法一般應用於紋樣較為複雜的扎染染色。具體方法是對紮結有紋樣的“小結”分別進行多色相套色,可浸染,亦可用醫用注射器吸取色料後對小結分別注射染色。染色後用塑料薄膜對小結分別進行包紮防染。最後把扎染物全部投入到另一種染液(一般採用深色調)中染色,以達到統一色調。

繪染染色法:將紋樣拷貝到織物上,根據紋樣色彩的要求直接用正常濃度的染液在織物上繪染,套色色彩不受限制可任意發揮。然後再用各種扎染的紮結技巧把紋樣紮結起來。最後投入到染液中統一色調。

刷染染色法:此法一般應用於自由扎法的扎染染色。將不同色調的正常濃度染液自由刷染到織物上,待織物充分涼幹後再行自由紮結法。最後把織物投入到染液中統一色調。

色紙夾染法:將與面料相應的各色染料按1:4的浴比加水配製好,然後將此染液刷塗到吸水性強而又有韌性的紙上,涼幹備用。根據紋樣紮結的需要裁剪成所需大小。紮結時將這些色紙片分別包紮到紋樣紮結所需部位。最後把織物投入到染液中統一色調。經過染色時的高温蒸化,色紙上的染料便會轉移到織物上染色,從而形成斑斕的色彩。

扎染小知識

扎染,古稱絞纈,是中國一種傳統的手工印染工藝。扎染起源於何時,目前尚無定論。不過據推測,這種印染工藝當在夾纈之前。因為早期扎染的防染工藝較為簡便,僅用針、線作工具即可。又因我國絲織品產生較早,印染工藝也很發達,扎染與絲織面料之結合可謂珠聯璧合。 從現存最早的扎染製品來看,是出於新疆地區公元408年東晉時期的作品。如此看來,扎染這種工藝早在東晉已相當成熟。史載唐代時,由於經濟的繁榮,扎染工藝也着實興旺了一陣。當時著名的紋樣有“魚子纈”、“撮暈纈”、“瑪瑙纈”、“唐胎纈”等等。色彩有大紅、茄紫、墨綠等色。不過即便在盛唐時期,能穿着扎染服飾的也只能是達官貴族,一般的平民還是不敢問津的。宋時,為抑制侈靡、提倡素樸、重振國運、以安社稷,政府曾下令禁止扎染工藝的生產及使用。以後隨着戰亂不休、兵荒馬亂局面的出現,扎染工藝便日趨衰落。然而,同時期的鄰國日本,卻將我國的扎染工藝視作國寶。至今在日本的東大寺內,還保存着我國唐代的五彩絞纈。 經過數百年的工藝演變,扎染工藝的防染手段已有幾十種,染色也從單色演變成複色的多次浸染。扎染紋樣具有從中心向四周成輻射狀的工藝效果,扎染紋樣的生動與絲綢面料的飄逸相諧成趣。因此過種古老的印染工藝至今仍有極大的魅力。 扎染的防染手段很多。最簡便的是將面料摺疊後用線繩捆紮,經染色後再拆掉線繩,面料上就出現了色彩斑斕的畫面。

古時還用小米粒扎進面料內,染出點點小花,或許就是“魚子纈”的印染法了。古時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稱草木染。常用染料有紅花、紫草、藍靛等。從宋代的印染工藝看,扎染是城市作坊常見的印染方法,應用面較廣。 在現代生活中,扎染作為一種高檔的工藝形式,被時裝設計廣泛採用。經過設計人員的匠心獨運,扎染已不再侷限於服飾的運用,而是將其搬上牆壁,變成壁掛藝術,以美化環境、適應了當代人審美要求。

根據設計圖案的效果,用線或繩子以各種方式綁紮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綁紮處因染料無法滲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圖案的一種印花方法。也可將成形的服裝直接扎染。分串扎和撮扎兩種方式。前者圖案猶如露珠點點、文靜典雅,後者圖案色彩對比強烈、活潑清新。一般可用來做較為寬鬆服裝、圍巾等。多選用絲綢面料。

扎染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工藝,大理叫它為疙瘩花布、疙瘩花。其加工過程是將織物摺疊捆紮,或縫絞包綁,然後浸入色漿進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藍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對人體皮膚無任何傷害。扎染中各種捆紮技法的使用與多種染色技術結合,染成的圖案紋樣多變,具有令人驚歎的藝術魅力.扎染在中國約有1500年的歷史。現存最早的實物是東晉年代的絞纈印花絹。唐代扎染髮展到鼎盛時期,貴族穿絞纈的服飾成為時尚。北宋時期因扎染製作複雜,耗費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從而導致扎染工藝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邊陲的少數民族仍保留這一古老的技藝。除中國外,印度、日本、柬埔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也有扎染手工藝。20世紀70年代,扎染成為流行的手工藝,廣泛應用於服裝、領帶、壁掛等。在同一織物上運用多次紮結、多次染色的工藝,可使傳統的扎染工藝由單色發展為多種色彩的效果。

【溯源】  扎染有着悠久歷史。據史書記載,東漢時期大理地區就有染織之法。從唐代《南詔中興國史畫卷》和宋代《大理國畫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飾來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術。宋代《大理國畫卷》所繪跟隨國王禮佛的文臣武將中有兩位武士頭上戴的布冠套,同傳統藍地小團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於服飾的直觀記錄。經過南詔、大理國至今的不斷髮展,扎染已成為頗具白族風情的手工印染藝術。

特別在盛唐年間,扎染在白族地區已成為民間時尚,扎染製品也成了向皇宮進獻的貢品。唐貞元十六年,南詔舞隊到長安獻藝,所着舞衣"裙襦鳥獸草木,文以八彩雜革"即為扎染而成。

十世紀,宋仁宗明令嚴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為宮廷專用品。明清時期,洱海白族地區的染織技藝已到達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會,明朝洱海衞紅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時的暢銷產品。

到了民國時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稱的周城、喜洲等鄉鎮,已經成為名傳四方的扎染中心。近代以來,大理染織業繼續發展,周城成為遠近聞名的手工織染村。1984年,周城興建了扎染廠,帶動近5000名婦女參加扎花,80%以上銷往日、英、美、加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供不應求。這裏,婦女們個個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為重要的扎染織物產地。

【特點】  扎染工藝分為紮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其目的是對織物紮結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紮結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紮結部分均勻受染。從而形成深淺不均、層次豐富的色暈和皺印。織物被扎的愈緊、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帶有規則紋樣的普通扎染織物;又可以染出表現具象圖案的複雜構圖及多種絢麗色彩的精美工藝品,稚拙古樸,新穎別緻。 扎染以藍白二色為主調所構成的寧靜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對比來營造出古樸的意藴,且青白二色的結合往往給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與寬容更體現在扎染的天空中。

【製作方法】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主要染料來自蒼山上生長的寥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尤其是板藍根。以前用來染布的板藍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屬多年生草本,開粉色小花,後來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種植,好的可長到半人高,每年三四月間收割下來,先將之泡出水,注到木製的大染缸裏,摻一些石灰或工業鹼,就可以用來染布。

扎染的製作方法別具一格,舊籍生動地描述了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藝過程:"'擷'撮採線結之,而後染色。即染,則解其結,凡結處皆原色,餘則入染矣,其色斑斕。"扎染的主要步驟有畫刷圖案、絞扎、浸泡、染布、蒸煮、曬乾、拆線、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兩道工序,技術關鍵是絞扎手法和染色技藝。染缸、染棒、曬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1、扎花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選好後,按花紋圖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別使用撮皺、摺疊、翻卷、擠揪等方法,使之成為一定形狀,然後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合或纏扎,將其紮緊縫嚴,讓布料變成一串串"疙瘩"。

扎染用的布料過去完全採用白族自家手工織的較粗的白棉土布,現在土布已較少,主要用工業機織生白布、包裝布等布料,吸水性強,質地柔軟。先由民間美術設計人員根據民間傳統和市場的需要,加上自己一定的創作,畫出各式各樣的圖案,由印工用刺了洞的蠟紙在生白布上印下設計好的圖案,再由婦女將布領去,用細緻的手工按圖案縫上,再送到扎染廠或各家染坊。

扎花是以縫為主、縫紮結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現範圍廣泛、刻畫細膩、變幻無窮的特點。

2、浸染

浸染,即將紮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裏,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熱染,經一定時間後撈出晾乾,然後再將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覆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層,即"青出於藍"。縫了線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紋圖案,又因為人們在縫扎時針腳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樣,其藝術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後,最後撈出放入清水將多餘的染料漂除,晾乾後拆去纈結,將"疙瘩"挑開,熨平整,被線扎纏縫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現出空心狀的白布色,便是"花";其餘部分成深藍色,即是"地",便出現藍底白花的圖案花紋來,至此,一塊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間往往還呈現出一定的過渡性漸變的效果,多冰裂紋,自然天成,生動活潑,克服了畫面、圖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顯豐富自然。

浸染採用手工反覆浸染工藝,形成以花形為中心,變幻玄妙的多層次暈紋,凝重素雅,古樸雅緻。

扎染取材廣泛,常以當地的山川風物作為創作素材,其圖案或蒼山彩雲,或洱海浪花,或塔蔭蝶影,或神話傳説,或民族風情,或花鳥魚蟲,妙趣天成,千姿百態。在浸染過程中,由於花紋的邊界受到藍靛溶液的浸潤,圖案產生自然暈紋,青裏帶翠,凝重素雅,薄如煙霧,輕若蟬翅,似夢似幻,若隱若現,韻味別緻。有一種迴歸自然的拙趣。

近年來,大理喜洲白族婦女在圖案藝術、古代結紮技法和現代印染工藝相結合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發展了彩色扎染這種新的手工印染技術。彩色扎染突破了傳統單色扎染色調的侷限,強調多色的配合和色彩的統一。利用扎縫時寬、窄、鬆、緊、疏、密的差異,造成染色的深淺不一,形成不同紋樣的藝術效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白族地區,一種稱為"反樸法仿扎染"的工藝製品正應運而生。反樸法仿扎染是在古代扎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像扎染而非扎染,像潑畫而非潑畫,圖案花紋兼有扎染與潑畫之風格的新工藝。其特點是在扎染工藝上省去了紮結這一工序,圖案花紋色暈層次更為豐富,呈現出錯雜融渾、斑斕厚重的色彩效果。彩色扎染和反樸法仿扎染具有同曲異工之妙,能產生朦朧流動的風格和迴歸自然的美,更好地表現物像,增添藝術魅力。

隨着市場需求的擴大,扎染的圖案也越來越複雜和多樣化,起碼有數百種之多,而且各種尺寸大小都有,衍生出扎染包、扎染帽、扎染衣裙等琳琅滿目的工藝品。

【分類】

大理民族扎染

大理民族扎染採用民間圖案,通過對傳統的扎染工藝進一步渲染和藝術加工,使之成為藝術化、抽象化和實用化融為一體的工藝品。其工藝由手工針縫扎,用植物染料反覆染制而成,產品不僅色彩鮮豔、永不褪色,而且對皮膚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現代化學染料有害人體健康的副作用。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傳統民間工藝產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其花形圖案以規則的幾何紋樣組成,佈局嚴謹飽滿,多取材於動、植物形象和歷代王宮貴族的服飾圖案,充滿生活氣息。其扎染分為扎花和浸染兩個環節。扎花是以縫為主、縫紮結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現範圍廣泛、刻畫細膩、變幻無窮的特點:浸染採用手工反覆浸染工藝,形成以花形為中心,變幻玄妙的多層次暈紋,凝重素雅,古樸雅緻。大理白族扎染以純棉布、絲綿綢、麻紗、金絲絨、燈芯絨等為面料,目前除保留傳統的土靛染藍底白花品種外,又開發出彩色扎染的新品種。產品有匹色布、桌巾、門簾、服裝、民族包、帽子、手巾、圍巾、枕巾、牀單等上百個品種。

巍山彝族扎染

巍山彝族扎染採用天然植物染料,發揮傳統民間扎花工藝特色,做工精緻、當然精美、圖案新穎多變,具有古樸、典雅、自然、大方的特點,既有較高明的藝術欣賞價值,又有較強的實用性。彝族扎染有藍染、彩染、貼花等系列產品。製成品有枱布、壁掛、門簾、衣服、裙、帽、包、地毯及各種面料。用户可根據各種圖案花布,用來製作衣裙、圍腰、被面、牀單、門窗、窗簾、桌椅帽等。用扎染製作的衣裙、牀單、門窗、窗簾穿在身上,掛在室內,別一番古樸、典雅的風味。

【扎染和蠟染的區別】

蠟染和扎染都是在雲南若干種民族中流行的傳統印染方式,兩者的原理相似,工藝上略有區別。蠟染就像照相術一樣,照相術是利用光化學原理,首先對負片(底片)進行光化學反應,按照光的強度,反應程度就不一樣,最後形成了越黑的影象物體越透明,越白的影象越黑,在暗室中沖洗膠片時,利用同樣的方法,再把影象轉過來,就是我們看見的黑白相片,蠟染的原理比較接近,首先用蠟附着在部分佈匹上,然後將其放入染料中,沒有被蠟附着的面料就染上了染料的顏色,被蠟附着的面料就沒有,仍然保持原來面料的顏色,在蠟附着的邊緣,由於蠟的滲透,被染的顏色也形成了滲透的樣子,並且顏色有從無到有的過渡效果,當年鍊金的人如果繼續研究化學及蠟染的話,可能就可以發明照相機了。

扎染與蠟染的染料是可以一樣的,但扎染的方法更加生動,面料不是靠蠟來附着,而是依靠繩子來裹紮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中,其他部分一樣就形成了與染料一致的顏色,捆紮部分也由於液體的浸透形成了顏色的過渡。

用蠟染和扎染工藝製成的壁掛、其他工藝品,極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國內外遊客的青睞。若是花色呢就是扎染更自然一些。但要是論圖案畫呢!就應該是蠟染圖案更加豐富多彩,形象地再現了人物風貌、山水花鳥、耐人鑑賞。更加生動活潑。

【扎染成品】  當前隨着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服飾時裝化的步步升温,使得扎染藝術倍受國內外消費者和時裝界的追求和青睞。

現在扎染普遍應用在壁掛、絲巾以及服飾上面。

扎染壁掛是扎染產品中提煉出的最高的一種工藝,它溶合了設計師與扎染之間的偉大創造,將所有的技巧與精華表現出來,產生現代藝術——染纈壁掛。

絲巾是現代婦女的一種裝飾品。起到美化生活、點綴城市的一道風景線,枱布則是家居裝飾的一個品種,絲巾、枱布種類繁多,尺寸不一,其色彩豔麗,古樸。新穎,深受國內外友人的歡迎和喜愛。

扎染服飾可表現在許多方面,如全棉汗衫,連衣裙,半裙,上裝,褲子,襪子等。花形有自然花紋與定位花形,穿上此裝,具有迴歸自然的感覺。

扎染可用在真絲、全棉、化纖、皮革、麻、毛等面料上。件與長度不限,匹料生產不開剪,不破損,使客户任意使用裁剪。

【傳承意義】  扎染布是白族特有的工藝產品,在大理城鄉隨處可見它的蹤影。扎染不僅代表着一種傳統,而且已成為一種時尚。扎染如此受歡迎,是由於它特有的有別於其它染織物的個性。它樸素自然,藍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張揚,符合人的情致,貼近人的生活,充滿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勞、質樸、純潔、誠實、善良和樂觀、開朗、熱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在人們心目中已成為特殊的文化象徵和民族傳統藝術的標徽。

傳統染料以板藍根、藍靛為主,與化學染料相比,其色澤自然,褪變較慢,不傷布料,經久耐用,穿着比較舒適,不會對人體皮膚產生不良刺激。據説,像板藍根一類的染料同時還帶有一定的消炎清涼作用,對人的健康有益。在迴歸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布被廣泛用來製作衣褲、被子、枕巾、桌布等與人體肌膚相親的用品,格外得到人們的青睞。

【扎染的現狀】

扎染顯示出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1000多種紋樣是千百年來歷史文化的縮影,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風俗與審美情趣,與各種工藝手段一起構成富有魅力的織染文化。

但是,當前產業化的趨勢使部分傳統扎染技藝走向消亡,原有的民間特色開始退化,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市場經營滋生了對經濟利益的過度追求,植物染料板蘭根供不應求。在此情勢下,扎染技藝的傳承受到困擾。只有認真解決上述問題,才能促進織染技藝的傳承和發展。

【扎染與印花的區別】

扎染是採用針、線等工具將織物根據自己的喜好紮緊,然後染色。由於紮緊處染料無法滲透,所以拆線後便形成了各式圖案。它與印花不同,印花一般可以看作局部染色,要實現印花,必須先依據設計人員設計的花型製作成篩網(或滾筒),在需要的地方印上顏色,不需要的地方則不上色,所需工藝較為複雜,印出的花型也是完全一致的。扎染用染色方法達到了印花的效果,而且由於手工扎法無重現性,所以世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扎染飾品,這就是扎染的獨特魅力。

[現代扎染與數碼藝術]

“現代扎染是針對傳統扎染、蠟染和藍印花布這三種傳統染色工藝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即在各種紡織面料和成衣上運用現代防染科學技術和各種特殊工藝手法,創造出區別於傳統“三染”、工業印染審美特徵的具有現代審美意義的平面、立體或單色和多色交融新圖形的可產業化的藝術實踐活動”。(①)作為一種獨特的工藝文化,與傳統扎染一樣,現代扎染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還在本質上體現出自身反映不同文化背景、傳達不同時代氣息的特徵,具有“筆墨當隨時代變化”(石濤語)的開放性特點。那麼,在信息化、數字化快速發展、數字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數碼思維”和“數碼行為”成為我們正常“生活方式”的今天,數字化處理技術產生的數碼藝術也必然能為現代扎染藝術借鑑,併成為當代設計師創造現代扎染新圖形的重要工具和主要設計語言。

數碼藝術是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產物下的一種新興藝術門類,反映着強烈的現代文化氣息。拉薩爾—新航藝術學院視覺系主任古納南(Gunalan Nadarajan)説:“數碼藝術指的是那些運用電腦科技各方面的新發展,尤其是資訊、傳播、圖像、生物科學等研究成果,進行創作的藝術形式和過程” (②)。這種藝術創作的形式與以往的模式有所改變。它打破了以往單純設計師創作的模式和思維,能夠把電腦科技以及相關的新信息、新技術進行集合,實現了將電腦強大的存儲功能、編輯功能和設計師的創意能力組合起來,進行“人機互動”設計的超強功能的整合,進而使設計師最大化地對各種事物、各個學科體系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與裂變,產生出陌生驚奇、獨具一格、令人難忘和充滿未來感的全新視覺形象。

以市場為導向,在相應的載體上創造出新的視覺圖案,形成獨具創意、適銷對路和具有藝術附加值的紡織服飾產品滿足市場需求,是現代扎染進行產業化藝術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從圖案設計的本質來看,圖案設計是一種從美學角度對物質的造型、結構、色彩、肌理及裝飾紋樣所進行的營構或方案設計,有着不同於其他藝術形式的特殊屬性,在具有裝飾性的同時還具有從屬性,必須以一定的材料經過一定的工藝加工手段來完成。因此,扎染藝術突破傳統、經典工藝和材料的限制,借鑑數碼藝術進行現代扎染圖案設計,可謂“與時俱進”。它既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價值,又有着很強的應用實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