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服裝圖片大全 清代桃紅色雙龍團花芝麻紗繡蝶花飾邊挽袖單氅衣

清代服裝圖片大全—氅衣、滿族服裝:

清代服裝圖片大全 清代桃紅色雙龍團花芝麻紗繡蝶花飾邊挽袖單氅衣
清代桃紅色雙龍團花芝麻紗繡蝶花飾邊挽袖單氅衣,115cm*135cm;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
氅衣,女子便服,罩於衣服外,用以遮風寒。《宋史·儀衞志》:“氅,本緝鳥毛為之,唐有六色、孔雀、大小鵝毛、雞毛之制”。又見記載於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曰氅也,彩素不拘。”可見最初的氅衣是用禽鳥之毛做的服飾,並不是滿族傳統的服飾,清中期才在滿族服飾中出現氅衣的形式,並逐漸發展成為滿族婦女的便服。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藏編號MFB001704晚清滿族桃紅色雙龍團花芝麻紗繡蝶花飾邊挽袖單氅衣,直身式袍,身長135cm,圓領,大襟右衽,平袖闊,挽袖作摺疊狀,兩袖通長115cm,袖長及肘,袖口寬35.5cm,下襬寬104cm,左右開裾至腋下,開裾長68.5cm,裾首鑲飾如意雲頭,寓意吉祥。全身綴鍍金鏨花扣五枚。面料為桃紅色芝麻紗,紗空規矩細密、手感挺括,穿着後透氣度好、涼爽舒適,適合春夏季節穿用。芝麻紗面料織雙龍戲珠暗花紋樣,並以前後中心線對稱分佈,構圖疏朗、佈局規整。邊飾多層多樣是晚清氅衣的突出特點,其領口、大襟、袖口、兩裾裝飾多層邊飾,從裏至外依次是寶藍地黃綠蝶花絛邊,白地梅蘭舞蝶芝麻紗邊,黑素紗邊,袖口還加有白地“雲鶴洪福齊天紋”納紗邊。在刺繡紋樣上,丹頂鶴在中國傳統吉祥紋樣中是長壽的象徵,仙鶴展翅飛翔在藍綠色如意祥雲中,彷彿與藍天共舞,間飾紅白色蝙蝠,寓意“吉祥如意”、“福壽綿綿”、“洪福齊天”。周身裝飾白地梅蘭舞蝶芝麻紗邊飾,俗稱“蝶戀花”,寓意“青春美好”。在白色芝麻紗面料上用粉、白、湖色、淺綠、寶藍、紫等彩色絲線繡制舞蝶花卉紋樣,圖案精妙雅緻,雅而不薄。整件服飾造型端莊優美,面料舒適挺括,色彩清新素雅,做工精緻細膩,刺繡針腳細密,代表了當時社會上層階級婦女服飾追求寬襟博袖,極致織繡工藝的特點。在刺繡工藝上,納紗繡為特色刺繡工藝。納紗繡是在繡地上有規律地按紗眼用各色絲線刺繡,針路需平行於經紗或緯紗,通常不交叉,刺繡圖案規律勻整,以表現幾何紋樣與吉祥文字的居多,有強烈的織紋感和裝飾效果。這件氅衣的袖口白地細網格紗質材料上的雲鶴蝙蝠紋樣的刺繡針法為納紗繡,刺繡工藝針腳細密,工整規矩,簡潔明快。另外,領口、大襟、袖中、衣身兩側白地芝麻紗面料上刺繡的蝶戀花紋樣,其花卉與蝴蝶用齊針、戧針、套針等針法刺繡,梅花花蕊用白色絲線做打籽繡處理,使花朵具有立體感和肌理感。
圖片來自: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