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手繪—顏色選擇、底色、描線、修飾美化

風箏手繪—顏色選擇、底色、描線、修飾美化

風箏手繪—風箏顏色選擇

現在製作風箏有很多顏色可供選擇,因此,大家都沒有把解決顏色問題看得很重要。

但是,過去沒有這麼多價廉的化學染料和機制顏料,風箏作坊裏所使用的顏色有很多是自
己製作的,它們不只價廉,而且物美——色豔而耐久。在此筆者想借本書的一點篇幅,把以前老藝人傳下來的幾種顏料制配法介紹給大家,一來可以幫助瞭解歷史背景,二來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也許還有一定的用處。
1.取黑煙子法:
以前繪風箏時,黑色不用墨,而用鍋煙於。因為用鍋煙子制的黑色,不但自取臼用很少花錢,而且黑色濃重烏黑不透明,這是墨所達不到的。用茅草、木柴做飯,日久鍋底必積滿厚厚的一層黑煙。用管帚輕輕掃下(切不可用鐵器刮),再兑人事先熬好的牛皮膠水,調勻後放在温火上熬熟,再用水解勻,放在杯內,等雜質下沉後,漂其上面的淨膘即可使用。木板印刷所用的黑色不用膠兑,而用澱粉煮成稀粥狀,然後下鍋煙於攪勻,即可刷版。用這種黑色印畫,即不粘紙,又不掉色。
2.煎胭脂法:
中國先將採得的紫草梗(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呈橢圓形互生,葉面粗糙,夏天開小白花,其根皮紫色,幹後可用)杵碎,去其木梗,每50克可得約35克,加上葉子七八片,用雪水放在砂鍋裏煮開後,用文火輕煮到紫梗軟,撈起按碎,再熬至六七次發出氣泡為止,然後將紫汁滴在瓷碗內,濾去渣滓,再放火上熬於,則成紫膏。
3.煎槐黃花法:
將槐樹花去梗曬開,加石灰在鍋中炒碎,再將煎好的礬水倒入鍋中,用棒攪出黃水汁(此汁可用來配製其他顏色),剩下的粉質黃色可加姣或漿糊繪製風箏用。
4.制藍靛法:
採藍靛草(又名寥藍)放人缸中,加水漚漬,待發酵後,加石灰用木棒攪爛,成靛水,再濾去雜質,製成膏狀稱“花青”或“靛青”。這些“膏”用時加水溶開即可使用。
5.三綠:
先用乳缽將色研細,或用手蘸水捻細,然後加稀膠水,膠不可濃,濃則不嬌豔。用時取表層細膘,底下沉色可再研製。中國傳統制色法只舉以上5例可見一斑,現將合膠礬法記下,供讀者參考。
6.合膠礬法:
將白礬研成細粉,用開水衝成礬水,澄清去碴,將好膠入鍋熬化,用水衝稀,倒人礬水中,用舌試嘗,如味太澀則是礬多膠少,如味淡則是礬少膠多,舔其味發酸則正好。夏天用要礬多些,冬天則礬少些。若中國市場上可以買到化學染料以後,繪風箏就多用“品色”了。這是一類水溶性的染料,能完全溶於水,沒有不溶的顆粒,因此使用這些顏料可以不加膠,所以在一些紙上塗刷以後,乾燥時並不收縮,重量增加極少,而且透明度高,透光性更好。用品色繪的風箏逆光時格外鮮豔明麗,是其他不溶性顏料所無法比擬的。常用的品色有品紅(大紅)、品綠、槐黃、湖藍、青蓮、玫瑰精(紫紅色)、酸性桃紅、鹼性橙黃等。“品色”的缺點是有幾種顏色(如黃、綠等)耐久力差,時間一長會褪色。

現在有了更好的透明色,那就是給水彩色加色的“彩色墨水”,如北京制筆零件二廠生產的三環牌彩色墨水,十二色一盒。它的鮮豔程度不亞於“品色”,但耐久力比一般品色強得多。但價格也比品色高多了。此外國畫色,水彩色,水粉色,丙烯色在繪製風箏時都可使用,只是最好不大面積使用。黑色除墨和鍋煙外,還可用碳素墨水等。對於用尼龍綢,錦絲綢,無紡布,塑料膜和其他新材料製作蒙面的風箏,美化時所用的色彩也有新的要求,例,。用丙烯顏色和塑料油墨可以用在這些材料上。此外在尼龍綢和錦絲綢上還可以用印染的方法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風箏手繪—底色的處理

有很多風箏在繪畫之前,要先上底色,這節就講底色的處理。例如製作靖蜒或蟬風箏的翼在繪製紋理之前,就必須先上底色。紅靖蜒用紅底色,綠靖蜒用綠底色,蟬一般用黃底色。


中國這種底色一般在未糊之前上好。因底色上大面積着色,要求均勻或漸變,往往先把紙或礬絹鋪在桌面上,在表面先用板刷刷上一層水,使其濕潤後,再用板刷均勻地塗上透明色,等稍晾一會,還未完全乾時再刷一次,直到適度為止。待完全乾後用熨斗熨平。如果沒有漸變色的要求,則可用染色的辦法處理底色。把溶好的色放入平盤中(如洗照片用的平盤)把紙或絹裁成小於平盤的寬度,用手拿紙(或絹)一端的兩角,使它浸入色水中,然後沿盤邊輕輕拉用,則紙被全部浸濕着色,等全張紙都拉出色水以後便輕輕地把紙掛在事先準備好的繩子上,像晾曬被單一樣,待幹後熨平便可使用了。如能買到事先染好的彩紙、彩絹也可直接使用,不用自己染了。


風箏手繪描線

中國準備好有底色或無底色的蒙面材料以後,就可以開始繪畫了。畫前先要在白紙上用墨線繪好1/1 的“大樣”,各細部花紋都要繪出,只是不用上色。把準備好的蒙面材料鋪在“大樣”上,用毛筆勾出全部線條來,根據圖案的要求,有黑邊的全用墨線勾出,大黑麪用墨染好,個別圖案是白邊或色邊的用白粉或顏色勾出。對於描線的要求是:準確,均勻,流暢,對稱。



指着色。對於沒有礬過的“生紙”、“生絹”在勾畫的圖案上着色之前,先要在着色部分用筆上一遍膠礬水,待幹後再上色。凡較大面積地着色,儘量多選用透明水色,小面積着色可用不透明的顏色。如在特殊情況下,要大面積地着不透明顏色時,一定不可上得太濃,太厚,否則會引起蒙面的局部僵硬或局部抽縮,使整個蒙面無法使用。



風箏手繪—風箏的修飾美化

美,是自古以來人類所共同追求的目標之一。在風箏上也不例外,除了它的主要方面--能飛以外,人們總希望它更美一些。而且飛中也有一種動態的美。對於不同類型的風箏,美的重要性也不同。或者説,美的含義也不同。富蘭克林用來測雷電的風箏,馬可尼用來代替天線的風箏和韓信用來把張良帶上天空吹奏楚歌的風箏等,都是為了完成既定的工作。至於它們的形狀:色彩都是次要的。也可以説,在人們的眼裏,亡們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務就是最美的。可操縱的花樣風箏,或進行“戰鬥”的戰鬥風箏,是用靈巧神奇的飛行來體現它們的美的。至於造型和色彩是第二位的,或者説是為完成技巧飛行服務的。


1.風箏的輪廓造型:
一個風箏,不論它的圖案和造型如何精美,只要在天空中飛得遠了,我們從地面望去,往往只能看到它的外輪廓的剪影。即使飛得不遠,圖案和造型都能從地面看清,但這時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外輪廓的形狀。因此,風箏的外輪廓的形狀,在風箏的藝術效果裏,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風箏的輪廓造型,一般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1)選擇最有表現力的造型。例如要做一一隻老鷹風箏,選擇什麼樣的造型呢?北京的鷹風箏、天津的鷹風箏、山東濰坊的鷹風箏,形狀各不相同。如果以真鷹的形象為標準來衡量,它們各有自己的特點。因為鷹的品種很多,飛行姿態又千變萬化,這就要按風箏制作者各自不同的審美觀點,選擇他們認為最美的品種,最美的飛行姿態,來確定他們的鷹風箏 的外形。在處理人物、昆蟲、器皿等各種風箏的外形上,也要注意同樣的原則:突出它們的特點,表現它們最生動的形象。例如鍾旭拍子、各種蝴蝶、蟬拍子、鍾拍子、瓶拍子等風箏,都是在外形處理上成功的例子。這裏特別要指出的是,中國傳統的字形風箏,它們主要靠其外輪廓形狀來表現主題的。放起來,一字高懸天際,藝術效果很好。
(2)利用多變的“軟造型”。除了在空中形狀基本不變的“硬造型”以外,在風箏上還有一些可以隨風而動的“軟造型”。如魚的尾巴、蝴蝶的尾巴、人物的飄帶、旗穗等。這些能動的部分給風箏增加了無限的活力,加強了藝術效果。在設計風箏時應充分加以利用。
(3)不忘空氣動力性能和結構上的需要。如果在考慮風箏的外輪廓造型時忘記了風箏空氣動力性能和結構強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會在試飛時造成麻煩:因不平衡或不穩定而不能飛行,或因強度不夠而空中解體,或因重量過大而飛不起來。因此,處理好造型與空氣動力和結構強度的要求之間的矛盾,使其統一起來,也是風箏外形設計需加以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

2.風箏的構圖:
構圖和外輪廓造型一樣,對風箏的藝術效果有重要的影響。而且,風箏的外輪廓造型
往往是和構圖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要統一考慮的。這裏只是為了敍述的方便,而將它們分開。
(1)風箏構圖的種類。風箏的構圖,按其內容,大體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寫實的:

例如鷹、燕、蝴蝶、靖蜒以及其它各種鳥類、飛蟲類。都是越真實越好,取其自然的美。

裝飾性的:

這是指那些從裝飾美出發,對那些自然物做了適當的加工和變形的構圖。

如蝙蝠風箏已與真實的蝙蝠在形態上有很大的不同,它有強烈的裝飾圖案味道。沙燕風箏更不像真實的燕子,它完全是一幅人們創造出來的形象。這種裝飾性構圖在中國風箏上使用很多。

烘托性的:

在風箏上,為了突出主題圖案,往往加一些烘托性的構圖,如軟翅或硬翅人物風箏上的行雲,就是烘托性的

寓意性的:

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寓意性的圖案很多。如象徵幸福的蝙蝠,象徵長壽的桃子,象徵富貴的牡丹花等。有些風箏上這些寓意性的圖案構成了風箏的主題,而在另一些風箏上,它們則起陪襯、烘托的作用。

(2)中國風箏構圖的特點。在中國風箏的構圖形式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對稱:

中國風箏大多是對稱的,因此,多用對稱形的構圖。只是人物風箏的構圖往往是不對稱的,還有些側臉的烏形風箏也不對稱。

鑲嵌:

在中國風箏上,有些圖案是鑲在其他完整的圖形之中的,如沙燕風箏的膀窩裏有時鑲着蝙蝠、荷花等。

豐滿:

中國風箏的圖案構圖都十分豐滿充實,即使留白,也讓人感到白而有物,這種豐滿的構圖是中國風箏的藝術特點之一。


3.風箏的色彩:
(1 )風箏色彩的特點。風箏色彩的特點,決定於風箏與一般繪畫在觀賞上的不同條件。
除了大型壁畫以外,人們觀賞一般繪畫的距離大都在幾米以內,而放飛着的風箏與觀

賞者的距離少則十幾米,多則幾十或幾百米。因此,在決定風箏的色彩時,這個“遠”字是首先要考慮的。為了滿足遠效果的要求,風箏上的色彩要鮮明,對比要強烈,色塊要大。

風箏是在飛行中觀賞的東西,雖有人把美麗的風箏當作裝飾品掛在房間裏,但我認為這不能做為我們考慮風箏藝術的出發點。飛是風箏的生命和靈魂,它真正的美是與飛緊密相連的。因此,我們考慮風箏的色彩時,必須首先從“飛”字出發。這樣,除去“遠”之外,就是“動”了。必須以飛行中的效果為出發點來設計色彩。這與遠效果的要求是統一的,也要求色彩鮮明,對比強烈,色塊大。透光。

還是從“飛”字出發,風箏在空中,經常遇到光從背面射來的情況。這時,不同顏料、不同材料的風箏就有不同的透光效果。處理得好,可以增加風箏的美。處理不好,就很難看。

為了達到透光效果,必須選用鮮明、大塊對比強烈的透明顏色。中國傳統方法繪製風箏時使用“品色”的原因之一,就是取其透光性好的優點。以天空為背景。飛行着的風箏,是以天空為背景的,在考慮風箏的色彩時,不能忘記這個因素。中國傳統的風箏“黑鍋底”,只有黑白兩色,但放到天空中十分醒目。還有穿着紅袍的鐘尷,黑色膀窩裏鑲嵌着大紅蜕幅的“瘦沙燕”等等,它們在藍色的天空中飛行時顯得格外鮮豔奪目。但天藍、灰藍等色彩,在風箏上就很少應用,因為放上天空很不明顯,飛得遠些就看不見了。
(2)中國風箏用色的基本原則:傳統的中國風箏幾乎只使用品紅、槐黃、品綠和“鍋煙子”(黑色),這四種顏色。但畫出來的風箏卻琳琅滿目,絢麗多彩。這就是風箏製作者巧妙地運用色彩的結果。他們用色的基本原則是:鮮豔、對比強烈、色塊大。
品紅、品綠、槐黃和黑,這兒種顏色大部分都很鮮豔,它們之間的對比是較強烈的,再加上黑、白線條的運用,就可以更加強對比的效果。大色塊的處理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使用大色塊;二是把一些同樣的小色塊加在一起,從遠處看就是一個大色塊。這幾種顏色在藍天上都很鮮明,只是對綠色的應用要稍加註意,最好不用綠色與藍天直接相接,而是給它加繪上其它顏色的邊框,使輪廓更加突出。

除上述的美化問題之外,“繪”藝中還包括:色、底、描、染、修五個方面,現分述於後。



“糊”與“繪”的先後


最後要提及的是“糊”與“繪”的先後問題。繪製中國風箏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方法.


1.先糊後繪:
這是民間藝人的傳統做法之一。他們先用白紙糊在風箏骨架上,然後用調過膠的鍋
煙,直接往風箏上繪畫黑色的部分。圖譜都是在他們頭腦裏想好的,不用事先打底稿。待黑色幹後,再用色筆在適當的地方塗色。最後適當地修飾一下,風箏便繪好了。這種繪製像繪製民間粗瓷上的花紋一樣,要有熟練的技巧。繪製出來的紋樣滯灑奔放,是中國民間風箏的精品,可惜現在流傳下來的已經不多了。
2.先印再糊,最後填色:
為了便於大批生產,中國風箏藝人把風箏的繪製方法與民間木板年畫的製作相結合,形成了這種先用木板印出黑色條紋,再糊在風箏骨架上,最後用人工填色或勾出幾條最見筆鋒的線條的方法。這種方法廣泛地用於大批生產的民間風箏上。如天津楊柳青、山東柏家埠的風箏都是這樣繪製的。
3.先繪後糊:
中中這是單件生產,製作精細的風箏可用的方法。近年來,中國的風箏愛好者和國內生產風箏的廠家,大都使用這種方法繪製風箏。繪製的步驟如下:
(1)準備好風箏蒙面的展開圖,並把設計好的紋祥用墨線畫在上面。
(2)裁好蒙面紙(或絹等),放在展開圖上,用鉛筆把紋樣勾描下來/
(3)根據紋樣和顏色,分先後在蒙面紙上塗色,勾線和精繪。顏色幹後,用熨斗熨平。
(4)把蒙面紙仔細地蒙在風箏骨架上。這裏要特別注意接口部分的紋樣,要拼準、對齊。